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音乐疗法具有受儿童欢迎、接受度较高等特点,是孤独症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治疗师能够与患者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患者可以通过即兴演奏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本文旨在探索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的影响,以期增进大众对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的系统认识。
一、孤独症儿童的特征
研究表明,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具有以下三种特征:一是情绪障碍,孤独症儿童往往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正常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二是语言障碍,和普通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较难理解他人语言,不擅长表达自己,常常出现重复刻板言语、模仿言语等行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存在问题;三是行为障碍,孤独症儿童通常兴趣缺失,只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且活动行为刻板、重复,有时还会对某些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
二、音乐治疗的定义和作用
音乐治疗就是运用音乐活动的形式,包括听、唱、演奏等各种手段对人进行刺激与催眠,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音乐治疗的目的是利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影响患者,以达到治疗的效果。从生理上看,音乐能刺激大脑皮层,增强神经细胞的兴奋感。从心理上看,音乐通过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会利用不同的音乐活动舒缓患者情绪,引起患者共鸣,帮助患者打开心扉,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
三、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与孤独症
(一)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
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大脑对音乐的加工处理,使患者获取某种情绪体验,从而改变认知状态,逐步改善患者因各种障碍造成的身心问题,恢复其身心健康。治疗师可以根据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和性格进行演奏,即兴演奏的音乐不一定要是完整的乐曲,只要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即可,比如简单的音符序列或旋律片段。
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具有自发性、创造性和交际性等特点,没有固定的形式、主题和旋律,只要音乐符合情境和治疗的要求即可。目前,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主要有两种模式:自由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模式和创造性音乐治疗模式。
自由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模式是以自由为基础的。在这种模式下,自我表达的主体从音乐治疗师变成患者,其治疗目标是孤独症儿童可以在治疗师的引导下使用乐器进行即兴演奏。
创造性音乐治疗模式是一种基于即兴创作的个人或团体疗法,是一种基于儿童的个性和内在自我构成的模式。创造性音乐治疗模式的目的是帮助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个人行为,这种疗法可以引导孤独症儿童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激发他们与他人交流的欲望,促使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