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属于科学教育领域,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主要方式。科学实验活动包括科学认知与探究,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掌握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的流程与实际案例,探讨了幼儿园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的策略,旨在提高活动成效,让科学实验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发展其科学探究能力。
一、幼儿园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的策略
(一)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影响着科学实验活动的进度,在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针对以往科学实验活动设计中存在的目标制定不科学、活动重点不突出、活动组织不合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教师需要重点抓住以下两个环节。
一是制定详细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紧紧围绕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三个维度设计活动内容,明确每一个维度的功能与内涵,然后将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按照最佳的方式组合起来开展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此解决以往科学实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如何识别温度计度数”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先明确幼儿对体温测量方法的了解程度;再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温度计,并让他们知道看每一种温度计度数的方法;最后为幼儿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幼儿回家后用温度计为父母测量体温并记录下来。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更加突出活动重点,增强科学实验活动的效果,从而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是合理选择科学实验内容。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内容要符合《指南》和《纲要》的宏观要求。在设计科学实验时,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均衡性、衔接性、科学性和全面性,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为其提供熟悉的事物,选择多维度、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动手实验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的科学实验条件,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验活动,如让幼儿观察蚂蚁运东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蚂蚁运到另外一个地方,让幼儿观察它们能不能找到家。此实验不是教材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而是教师结合实际,坚持以生活化为原则的背景下,对活动内容进行了优化,这能有效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二)科学组织实验活动
构建主义理论提出,组织科学实验活动要遵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幼儿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有的幼儿缺乏自主意识,在实验环节只是一味地重复教师做实验的过程。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要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第二,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按照《指南》中提出的活动流程,设置实验前期、实验中期、实验后期三个阶段;第三,在以幼儿为主体的基础上,要设置猜想、推理、验证等步骤,使活动更具规范性与系统性;第四,在实验活动中,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灵活调整提问方式,鼓励幼儿思考“怎么做”,激发幼儿的实验兴趣,并确保实验中的每个环节都能有序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