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开展科学活动
作者 谢霞
发表于 2023年5月

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影响着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活动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在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时需要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培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让幼儿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了解丰富的科学知识,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活动真正的乐趣。

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丰富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幼儿参与科学活动也有助于培养自身的实践探究能力,进而提升科学素养。在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引导幼儿掌握科学知识,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组织有针对性的科学活动

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受幼儿年龄因素的影响,教师选择的科学活动内容和制定的活动目标需要有所区别。例如,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以培养他们观察动植物的兴趣为主;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与饲养动物和培育植物等活动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

在组织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季节因素,要使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尽可能地体现季节性特点。例如,教师可以在春季让幼儿观察种子发芽,在夏季让幼儿观察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在秋季让幼儿观察树叶颜色的变化和果实的成熟等。教师可以通过科学活动让幼儿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索热情。

集体教学活动和个体教学活动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实质上都可以让幼儿积极地展示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进行自我探究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科学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形式,让幼儿置身于宽松灵活的氛围中,拥有更多自主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从而让幼儿通过科学活动了解丰富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

二、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幼儿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其对知识的理解较为有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能够为幼儿的成长助力。在组织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学情境可以让幼儿拥有直观的参与体验,教师再运用一些较为生动有趣的语言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帮助幼儿理解活动中的科学知识。

本文刊登于《幸福家庭》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