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问题梳理和对策
作者 马钊
发表于 2023年5月

当前家庭教育广受重视,家长能够认识到自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小学生處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家长要认真分析自己在育儿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疏漏,及时调整教育方案,采取多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分析了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开展家庭教育的措施,旨在帮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耳濡目染中对孩子造成影响。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密切,对于家长提出的要求,孩子的接受程度较高。因此,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导,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要注重开展家庭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但从实际教育情况来看,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陈旧,教育方法不够科学,不利于孩子能力的提高、性格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针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家长要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孩子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有赖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能力,这可以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克服焦虑。同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

二、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未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部分家长的工作较忙,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也没有及时向教师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所欠缺。部分家长未能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或者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及时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没有树立起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导致家庭教育存在不连贯、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此外,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误解,仅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未能及时察觉孩子的行为变化,忽略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本文刊登于《幸福家庭》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