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纸笔”评价方式已经成为小学语文低年段学习评价的一种趋势,从各地试行的情况来看,整体效果比较理想,但新生事物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在这期间往往会出现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非纸笔”评价方式早在2014年就陆续在各校试行,有些“非纸笔”测评方案虽然表面上符合大众的需求,但实际上并没有在学生人格塑造和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方面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而语文这门集综合性、生活实践性和思维逻辑性为一体的学科,承载着其他学科没有的使命感和厚重感,教师更应该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优化“非纸笔”评价方式,助力教育教学改革,以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经过文献调查、资料收集和梳理归类,笔者将近年来各地小学语文“非纸笔”评价方式大致分成三大类,并通过分析其利弊,对这一评价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
一、各地区“非纸笔”评价方式的操作案例和思考
(一)以趣为主旋律、结合时事热点的“游考式”评价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城南校区在2014年便实行了“快乐游考”,到现在已成为学校的传统项目,它主要以说、摆、猜、听等实践活动的形式,让低年级学生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乐在其中。江西省丰城市高新区小学精心设计了“生字冒险岛”“记忆飞行岛”“乐学朗读岛”“潜行书写岛”四个富有情趣的“游考”环节,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查融入有趣的游戏中。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祥符校区)以“童心迎亚运,携手向未来”为主题,在二年级开展非纸笔测评,在“语文馆”内,学生需要以杭州西湖形象代言人的身份诵读有关杭州的诗词歌赋,并讲解杭州的各个景点,通过有趣的景点游览领取“亚运小达人”奖牌,从而获得评价结果。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结合冬奥元素,制定了“冰雪嘉年华”评价方案,在“冰上对对碰”“雪场欢诵”“穿越冰河”等有趣的项目中穿插对语文、数学、国学知识的考查。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开展了以“冬奥”为主题的期末综合非纸笔测评,设置了“我是冬奥小使者”“和冰墩墩畅游冬奥会”等多个项目,让学生在体验冬奥运动项目的过程中,接受与学科相关的测评。
“游考式”的评价方式一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重视学习的趣味性。在“游考式”评价的基础上,上述部分学校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设计了独具创新的考查项目,但也要注意优先考虑评价方案的简便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走入误区。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校打着“非纸笔”测试的旗帜,忽视了平时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仅在期末开展很多夺人眼球的有趣“游考”,表面上学生很开心,获得了理想的成绩,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却把学生引向了一条“华而不实”的学习之路。个别学校虽实行了“非紙笔”测试,但平时的单元考核并没有因此减少,这既违背了“双减”政策的初衷,也加大了一线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学习负担。结合小学低年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小学低年级的核心学科还是语文和数学,要思考如何在花样式考查方案中体现学生最关键的素养,并兼顾综合性素养。
(二)以提升素养为目标的“模块式”评价
“模块式”评价是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和内容为基础,旨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