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者 张伟声
发表于 2023年5月

诗词之所以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一直吸引无数读者,不仅因为它寓意深远、句子工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美育价值,如情感美、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等,是我们发现美、体会美、认识美的一种主要载体与途径。同时,诗词蕴含的情感、哲理、知识等非常丰富,教师巧妙、深刻地将美育渗透其中,不仅能滋养学生的心灵,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所以,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小小的心灵里种上“美”的种子,让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欣赏其中的美,爱上诗词学习,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的作用

诗词的语言简练、字词讲究,且意境优美、朦胧、幽远,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在小学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启迪学生的智慧

小学语文中的诗词虽然相对简单,但无论是像冰心的《繁星》那样的现代诗,还是像《墨梅》那样的古体诗,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高雅的情感,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悟性的提高、智慧的启迪都是一剂良药,既能让学生了解经典文化,懂得更多道理,又能启发小学生的理性思考。

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诗句,不仅能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修养性情,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积极的、正向的指引,从而发挥美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作用。笔者深刻体会到,在小学诗词教学中,教师注重挖掘诗词中的美育功能,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诗词中的情感美、语言美、意境美等都是其他文体不可比拟的,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其深厚的情感内涵,得到情感的滋润与熏陶,还能提高审美情趣,拥有更加健康、积极的心态。

比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让学生感知浓浓的亲情,“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之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能让学生感悟高尚的情操,等等。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诗词的美育作用,挖掘其中的美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开展美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诗词有着非常深厚、丰富的内涵,能滋养学生的精神、思想、情感等。

本文刊登于《幸福家庭》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