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其中写作能力是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能,是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更加注重作文的成果性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引导,导致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较弱,难以达到理想的写作教学效果。通过过程性写作教学的引导,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积极性,将英语写作思维贯穿于英语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其英语核心素养。
一、过程性写作在小学高年级英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逻辑性:构建逻辑思维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强化是过程性写作教学的核心所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教学前的内容设计、教学中的框架建设和教学后的有效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思维体系,使其形成基础的认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渗透性:形成立体语言系统,渗透主题意义
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各个单元内容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构成整体的英语学习系统。在教材内容体系中,各个教学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每个教学环节都具有关联性。教师应基于学科重点知识构建立体化的英语知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英语写作的教学中,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所涉及,帮助学生积累英语写作素材,提高英语思维能力。
(三)主体性:采用創新教学模式,确保主体地位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参与多元化的综合式教学活动。过程性写作强调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创设英语情境,结合教育方针和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创新化的思维模式,设计创新化的教案,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过程性写作在小学高年级英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系统化:主题、框架、内容三位一体
词汇、词组、短句、文本,是构成英语写作系统的要素,也是文章的文本框架。在运用过程性写作教学模式时,教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呈现文章的内容,其中,主题是核心,具有明确化需求。内容是关键,具有丰富性需求。而框架则是英语写作的逻辑体现,要有清晰的条理,通过具有逻辑关系的句子和句群呈现出主题,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旨,构建系统化的写作模式。
(二)关联性:整合新旧知识,串联相关主题
在应用过程性写作教学模式时,教师要以写作主题为依据,将教材文本作为写作素材,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每册教材的单元内容形成横向架构,单元内部层次分明。而单元内容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之间形成纵向架构,使得学习内容复现和循环。教师在开展过程性写作教学时应具备全局观,有机串联各年级教材中的话题资源,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串联,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通过话题的引入形成知识的循环,使每一个客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三)主题性:创新使用教材,升华主题意义
英语写作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条理、有中心的观点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