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德善之心 铸就美好品格
作者 冯文静
发表于 2023年5月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美好品格的关键期,优秀的品格必须依靠教育来培养。學校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品格教育,对儿童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德善品格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自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于2017年在全区中小学全面推广德善品格课程以来,北门小学依据《吴江区中小学“德善”品格课程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德善”品格课程方案》),立足学校校情,积极开发资源,先后开展了“今天我是升旗手”“向上,再向上”“在秋天里播种‘感恩’”“父亲在左我在右”“餐饮,找回丢失的文明”“小小‘镜子’我来照”“勤劳伴我行”“伸出手,向前走”等课程,以培养学生进取、感恩、明礼、勤劳、主动等品格。北门小学始终致力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整体提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一、课程的开发

(一)立足校情

基于学校的德育资源,开发和实施适合学校的德育课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北门小学地处老城区,学生的父母从事各行各业,文化差异较大,教育理念不一,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呈现出的品行差距较为明显。在此背景下,学校挖掘家文化理念,确立家文化核心思想,聚力建设“融和教育”特色文化。学校品格课程也紧紧围绕“融和”德育,以家文化作为课程实施的沃土,用积极的方式关注每一名学生,培养学生讲文明、懂友善、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塑造学生知感恩、负责任、求上进的美好品行。

(二)遵循理念

《“德善”品格课程方案》提出,课程要以遵循生活逻辑、注重实践体验、实行阶梯培养为理念。品格培养必须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北门小学开发实施的德善品格课程遵循以上理念,从学生生活中选择主题,回到学生活动中去,最终指向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

以学校开展的“今天我是升旗手”活动为例。教师观察学生每次参加升旗仪式时的表现,发现有部分学生在升旗过程中较为随意,比如小声说话、升旗时不愿意立正敬队礼、敬队礼姿势不正确。针对此现象,学校以培养进取心为主要教育目标,开展人人争当升旗手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讲解国旗知识,与学生共读《今天我是升旗手》一书,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进取意识。同时,教师还开展了升旗手的自荐与选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逐步塑造其进取品格。

(三)编写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学校开发适合的教材,是实施品格教育的基础。为了更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品格教育落到实处,每学期初,北门小学德育中心组成员会联合各班班主任认真商讨、研究当学期的课程活动方案,制定教育目标,并印发学生感兴趣的图文结合版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和相关任务单。以“勤劳伴我行”教材为例,教材分为三课:第一课为“勤劳,在我身边”,教师通过劳模窗、采访录、勤劳榜三个活动,指导学生分享劳模吴江的故事,让学生对勤劳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形成勤劳品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劳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第二课为“勤劳,在我心中”,教师通过故事屋、体验坊、勤劳秀三个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名人因勤劳而获得成功的故事,并自主选择和参与体验项目,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勤劳做事的重要性;第三课为“勤劳,我在行动”,教师通过计划表、展示台两个活动,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并认真执行计划。

本文刊登于《幸福家庭》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