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
作者 虞菊香
发表于 2023年5月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涵盖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两方面的内容。构建完善的教学指导体系,针对学生的成长需求设计教学方案,有助于实现内外协同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突破口,全方位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充分发挥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教师除了要根据教学要求构建贯穿课内、课外的教学指导机制,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面参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小学综合实践具有教育性、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要建立以课堂为切入点、以实践为发力点、以理论指导为重点的全新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实践教学建立从学到用、从外在到内在的学习模式,以促进教学高质量开展。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现存问题

(一)实践活动与人文教育分离,教学难发力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并没有被纳入课程考核体系,学校、教师也没有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提出质量方面的要求,正因如此,缺乏管理的综合实践活动存在诸多问题。在综合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工作完全围绕实践活动展开,科学知识、人文要素与实践活动分离,学生难以将实践经验内化为学习经验。另外,部分教师在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单纯将实践活动、户外活动视为教学的切入点,忽视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虽然以实践为主,但应适当融入人文教育活动,以保障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满足学生的综合学习需求。

(二)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单一,育人短期化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教育性的特点,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发挥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障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但从现有的教学实践来看,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发、设计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开展方式较为单一,户外探究、户外实践是目前综合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此外,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实践互动意见时,部分教师不愿意采纳,忽视了学生的成长需求,导致学生逐步丧失参与小学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热情。

(三)缺乏自主探索空间,实践效果差

在当前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指导环节,一些教师虽然引入了实践教学模块,但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破坏了综合教学实践的育人价值。比如,部分教师不愿意给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而是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直接给出正确答案。另外,在教学指导环节,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围绕着教学任务发力,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活动需求,导致学生产生“被管制”的压迫感,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一)实践与理论结合

核心素养包含内在的思维意识与外显的实践技能,是学生积极参与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更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性指标。

本文刊登于《幸福家庭》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