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作者 唐丽萍
发表于 2023年5月

新时代背景下,为使特殊学生享有与普通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特殊学校应落实特殊教育政策,遵循特殊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殊教育的发展规律,加快建立以适宜融合为目标的特殊教育教学体系,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办学质量,促进特殊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其中,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政策可以使有需要的特殊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接受系统的教育。笔者认为,目前在送教上门方面仍有部分问题值得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与思考。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特殊教育中送教上门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提出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一、送教上门的意义

送教上门旨在促进特殊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适应未来发展所需基本的知识技能,努力将特殊学生培养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国家有用之才。有学者指出,学校要聘请具有心理、教育学知识,有与特殊学生沟通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建立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相关档案,并为其建立学籍;有关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送教上门实施方案和教育教学计划,选派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教上门服务,保证送教上门服务质量。我国有大量特殊学生,这一政策可以让他们的各项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的重要部分。送教上门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与集体教学的区别在于,它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并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特殊教育学校要实现送教上门这一目标,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制订送教上门工作方案。送教上门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让特殊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需要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二是特殊教育学校要完善现有的教育教学制度,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使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三是特殊教育学校应充分发掘特殊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殊学生群体教育工作,促进其健康发展,培养多元化人才。

二、送教上门存在的问题

(一)特殊学生的筛选机制问题

笔者调查发现,部分特殊学校筛选送教上门对象的程序尚存在缺陷。按照规定,送教上门的接受对象,应严格根据学生本人学籍所在学校划分负责人员,有重度残疾的特殊学生需单独进行划分。但目前仍有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尚未统一入学标准,未能全面涵盖负责区域内的特殊学生,部分真正有送教上门需求的特殊学生没有及时与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联系,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特殊学生家长的沟通问题

笔者认为,在部分地区,特殊学生的家长并不了解让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单靠送教上门难以提高特殊学生学习质量。

本文刊登于《幸福家庭》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