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的策略
作者 陈慧雯
发表于 2023年5月

学龄前阶段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良好的语言能力能够帮助幼儿更快适应外部环境,获取信息与经验,促进个体健康全面发展。教师通过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从精神和物质层面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本文重点探索幼儿园教师如何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语言能力。

一、支持性语言环境的概念

支持性语言环境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幼儿营造敢说、想说、愿说的活动氛围,提供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相关的活动资源,其中包括物质层面的语言游戏、活动场地、活动材料及精神层面的关心、关爱、支持、鼓励等。同时,支持性语言环境需要教师对幼儿的语言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回应,从而有效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热情,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支持性语言环境需要幼儿园教师在日常保教活动中逐步建立,其良好的语言环境、多样化的语言活动形式和支持鼓励的语言指导方式能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作铺垫。

二、支持性语言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一)提高幼儿学习语言的主动性

幼儿年龄尚小,其行为举动还处于无意识阶段,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语言知识的习得通常需要借助游戏和生活来实现。支持性语言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语言学习平台,教师通过设计趣味化的活动和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料,能够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更轻松地学习语言,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搭建幼儿语言学习的有效载体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强调了幼儿语言领域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支持性语言环境的创设能够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的平台和载体,从而使幼儿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语言能力。

(三)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兴趣是幼儿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学龄前阶段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活动十分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支持性语言环境往往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进行创设和布置,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既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又有机会尝试沟通对话,丰富生活经验,并且能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对个体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幼儿园教师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的策略

(一)增进教师对支持性语言环境的理解

1.幼儿园开展相关培训活动。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其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教育行为,因此,幼儿园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职业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使教师了解支持性语言环境的价值和创设方式,从而逐步提高教学水平。首先,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和一线名师开展讲座,使教师深入学习相关理论,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懂得如何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及如何开展语言教学。其次,幼儿园需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能够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互相交流教学心得体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最后,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环境创设技能大赛,使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切磋,让新教师能够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尽快适应教学生活,并能够对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形成正确认识,总结教育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从而逐步掌握环境创设的技巧,在语言环境创设时更加得心应手。

本文刊登于《幸福家庭》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