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青寺,全名亚青邬金禅林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沙鲁里雪山下,海拔3600米以上,与五明色达佛学院一起串联在川藏公路北线。
亚青寺与依山而建的五明佛学院不同,虽然四面环山,却是依河而筑。登高俯瞰,寺院被缎带一般的河流包围,如同一座遗世独立的孤岛,因此又有“水上佛国”之称,但人们更为熟知的是它另一个名字:藏地“女儿国”。
上万女尼同住觉姆岛如同火柴盒的修行小屋
高海拔带来的低温让亚青寺常常覆盖着白雪,生存环境即便谈不上恶劣,却也并非宜居之地。然而无数藏民带着学佛的热情聚集于此,自力更生地建起了小木屋。短短30余年,亚青寺的规模已经从初建时的几十间小屋,发展到了2万余间,在草原上汇成一片红色海洋。



由此,亚青寺一跃成为藏传佛教修学圣地,与色达五明佛学院各有不同,又互为补充。在藏区,大寺院和佛学院往往由协扎(讲经院)和珠扎(修习院)两部分组成。协扎主要传授讲解经文,相当于理论学习;珠扎则主要是提供僧尼修行的场所,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在当地藏人眼中,色达五明佛学院主要讲授五部大论及大师的论著,是为协扎;而亚青寺有数万人长期居住,实修占据大部分时间,是为珠扎。两座佛学院都缘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上师间关系密切。据说法王晋美彭措仁波切(色达佛学院创立者)曾言:他的弟子若要去拜访依止喇嘛阿秋仁波切(亚青寺上师),他是非常放心的。所以如今在亚青寺也能看到很多来自色达佛学院的弟子。
亚青寺执行严格的分区管理。金沙江的支流昌曲河穿寺而过,将河西划为扎巴区,河东划为觉姆区。在藏区,“扎巴”是指出家的男性,“觉姆”则指出家的女性。两片区域又以洲(岭)为单位划分成8个洲,在管理上实行僧源管理制,每一洲住着来自不同地区的僧尼。如乐涅双运洲就住着来自玉树、江达、囊傔、石渠、沐雅和兴隆地区的觉姆。
藏文化中,“觉姆”一词有非凡的意义:通常国王的妈妈、姐妹才能称得上“觉姆”;此外,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名字“珠穆”也是藏语“觉姆”的不同音译,有仙女、神女之意。可见,把女性出家人称呼为觉姆是一种尊重。
亚青寺中僧尼同修,其中觉姆可达上万人,占到僧尼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是亚青寺最大的特色之一,在整个藏区都极为罕见。觉姆区三面环水,常被称作“觉姆岛”。环抱觉姆岛的昌曲河上建有两座桥,一座水泥桥通向亚青寺主殿,一座吊桥通向“修行山”。觉姆们一旦进入觉姆岛,几乎就与外界隔绝,特别是与成年男性隔绝,只有未成年的男孩被允许在此生活,这些男孩通常是跟随家中女性亲戚前来出家修行,待到成年后如果选择继续修行,便会迁到别的州去。因此觉姆岛还有“藏地女儿国”之称。
在亚青寺,除了重要的大殿经堂之外,建造住宅房屋几乎没有具体的规划,可以任由修行者自行搭建。觉姆岛上的房子建有上千间,远远看去如同一个个大火柴盒,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