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玉器带你重回史前文明
十年前,武汉博物馆在筹办“天地精灵 璀璨江汉——武汉博物馆馆藏玉器精品展”时鉴选出一批玉器展品,其中鸡骨白玉人面饰和猫头鹰纹玉饰这两件工艺精湛、纹饰精美,但限于当时的认识条件,对比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玉器的特征,初步判断鸡骨白玉人面饰为新石器时代,而猫头鹰纹玉饰则为商代。
后来,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看到这两件玉器的介绍后非常感兴趣,多次到武汉博物馆鉴赏并采集资料,认为这两件玉器很重要,均为新石器时代后石家河文化玉器。
今年初,武汉博物馆联合荆州博物馆、天门市博物馆筹办“荆声玉振 楚韵生辉”古代玉器精品展,两个馆的200余件石家河文化玉器构成这次展览的主体,使我们得以近距离接触石家河玉器。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且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群。目前的考古资料显示,石家河遗址是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对中华文明探源的意义重大。


平实中透出神秘感
根据出土资料的研究表明,石家河文化明显受到中原龙山文化的强烈影响。距今4000年左右,华夏集团向南进攻,石家河文化族群不得已进行迁徙或融合。龙山文化通过汉水流域大量渗入江汉地区,该地区融入龙山文化后,可能就形成了后石家河文化,当然这是一种推测。后石家河文化玉器是龙山时代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物质遗存,为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新石器时代鸡骨白玉人面饰,其面貌主体与石家河谭家岭鹰所依托的神面几乎一致。其高3. 5厘米、宽5 . 5厘米、厚0 . 5厘米,玉质受沁呈鸡骨白色,体扁平,中间稍厚呈弧面。上端造型似乎略作修整,玉人头戴平顶冠,额头左右各饰一绺卷发,大耳,圆形双眼,眉和胡须用剔地阳纹手法夸张表现,背面光素无纹。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