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版光绪元宝迷雾重重
自广东在1889年(光绪十五年)发行以新式机器造币获利后,各地纷纷仿效,浙江也不例外。但有清一代浙江省的机造硬币以铜元为主,龙银非常有限,面值七钱二分者皆为中国龙圆的珍品,其中“二十三年”(1897年)版尤为罕见,这其中还有许多蜿蜒曲折的故事。
尝试新法
西方于18世纪开始工业化,进而迅速富裕起来。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逐渐展开的,其中兵工业起步最早,所谓的机器局或制造局都是兵工厂。但他们在改造硬币时由于知识、机具设备与技术水平的不足,导致质量差、产能低。

杭州机器局建成于1884年(光绪十年),位于杭州报国寺后。清末钱荒时浙江省曾于1887年利用杭州机器局制造“光绪通宝”方孔制钱,与传统铸成的制钱并送军机处审核,经慈禧太后下旨按旧法鼓铸,机器造币之议因而暂罢。然而因通货不足,1886年至1889年间浙江省也曾向粤鄂两省购买一钱四分四及七分二两种面额为主的小银角以纾民困。委托他省代制之币,面文仍镌原来的地名。
浙江最早的机制银币是仿粤省小洋的“二十二年”(1896年)版光绪元宝银毫,只有一钱四分四及七分二两种面额,非常罕见,系杭州机器局所造,曾被误认为委托他省代制。1897年1月(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浙江巡抚廖寿丰在奏准后向德国购置造币专用机器成立浙江银元局,正式以新法造币。

一波三折
据浙江海关年度报告及《十年报告》,机器在1898年9月(光绪二十四年八月)运抵杭州,厂房适时完成,德国技师也配合抵达。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