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民国币去旅行
钱币,无论是纸币还是金属硬币,其表面上可提供的最基础信息除了面值、印造时间,就是装饰图案。所以,我们经常说,货币的艺术设计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可以充分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面貌和精神实质。
今天,我们就总结梳理一下那些镌刻有著名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民国银币,鉴赏一下那些名胜古迹在方寸之間是如何表现艺术造型和视觉效果的。


1914年,为整顿币制,北洋政府推出《国币条例》,确定以银元为中华民国货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这一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得银币的铸造、流通开始走向统一,“袁大头”银币成为流通市场中的唯一主币。此外,还有一些“孙小头”“船洋”,以及一些省市地方政府铸造的银币。这种多品种钱币混合流通的情况就导致了银币版式设计的多样性和图案的特殊性。
银币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交换媒介,在上面镌刻名胜古迹作为主图案,一方面向广大群众展示铸币发行机构的权威性和庄重性,另一方面也是在向世人宣传本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
甲秀楼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贵州省财政厅利用周西成主政时期的贵州修枪厂老厂房及部分陈旧机器设备,由贵州造币厂铸造,发行了以贵阳风景名胜甲秀楼为图案的民国三十八年壹圆银币。因银币背面镌刻三枝金竹,俗称“贵州竹枝银币”或“甲秀楼竹子银币”(图1)。据说,此种银币铸造总额在1万枚之内,存世很少。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意为贵阳山水甲秀黔中,“科甲竞秀”,贵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其高约20米,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底层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
该枚银币正面甲秀楼的第三层,中间窗户有○窗(图2)和窗(图3)之分,以窗为罕。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