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人口流动 生育意愿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人口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国人的生育观有了较大变化,少子化甚或无子化家庭在中国越来越常见,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人,是61年来我国首现人口负增长。尽管国家及时调整完善人口生育政策,放开了二胎和三胎的生育,但人口出生率依然较低,2022年全国人口出生率6.77‰,连续3年低于1%。
中国人口形势发生新变化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过去4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改革开放推动的创新与发展,也是中国庞大人口与供给充足的劳动力对经济增长支持的结果。作为后发国家,中国用好了比较优势、人口红利和改革开放的制度红利。随着我国逐渐迈向中等收入水平国家,中国也开始遭遇发达国家经历过的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等问题;相比发达国家在富裕以后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来得较为迅猛。“未富先老”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养老压力和适龄劳动人口供给不足压力日益增大。
事实上,我国的人口下降很早就出现了端倪。从进入新世纪20多年的人口增长趋势看,2001-2015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呈现一个基本稳定的走势;由于人口死亡率比较稳定,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出生率变化呈现同步的稳态走势。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两孩”的生育政策,当年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一个小的高峰,但自那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下跌较快(参见图表1)。

当然,人口下降并不意味着经济一定衰退,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就越来越富庶。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虽然人口出生率下降,但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健康状况等人口素质大幅提升,这有助于人口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并支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人口流动上看,中国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实施的是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在当时的情境下,这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本、技术条件与经济空间结合的效益最大化。相应,我国人口亦一直呈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流动——“孔雀东南飞”。按照理论上的预想,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望实现技术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的地区间转移,人口流动也会趋于均衡合理,地区间差距将因此而缩小。然而,现实中效果并不理想,这段时期沿海地区优先发展,但技术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扩散比较有限,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并没有显著改善。
近年来,在新的人口形势下,人口尤其是人才也成为了各地争夺的重要资源,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人口空间布局的优化。工业化时代特别是后工业化时代,人口作为生产力和消费的力量,一定程度上人口的规模决定或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量和实力。正因如此,近一个时期,国内一些城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抢人大战”,意在成为人口净流入之地,助推其经济的规模增长和创新。“抢人大战”可能会出现类似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竞争的乱象,但总的来说,促进了人口新的流动,也是对中国经济社會发展变化的适应。今天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向中西部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集聚的新动向,体现我国人口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人口流动新趋势与中国区域经济新动向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施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就是为了让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中西部落后地区发展。早期的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到后来的东中西部地区的梯次开发,再到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实施主体功能区分类开发,都是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由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的转变。人口也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发生着变动。
全国各省份人口变动与人口流动新趋势
区域经济增长需要产业和人口集聚的支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统筹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是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回应。构建新发展格局,可激活中西部地区广阔的市场空间,让其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人口和资本向中西部地区回流,给中国内陆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机会。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全国人口数据显示,在全国31个省份中,共有18个省份2022年常住人口实现增长,另13个省份常住人口下降。相比2021年15个省份常住人口实现增长、16个省份常住人口下降的事实,中国人口在不同省份区域间的分布流动正发生新变化。在常住实际人口增长的前十大省份中,除长三角的苏浙皖外,其余全是中西部省份,如湖北、江西、贵州、宁夏、云南,还有海南和广西(参见图表2)。当然,近几年中国人口在不同省份区域间的流动趋势是更趋于平衡。而2022年经济和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27.2万人),这既有产业向外转移、人口向中西部地区回流的原因,也与广东省内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水平差距悬殊有较大关系。除广州、深圳都市圈吸引人口外,广东其它地区相对缺乏人口吸引力,粤北欠发达地区更是难以吸引外来人口。
从总体上看,省域人口流动总体格局,依然呈现“西部向东部、北方向南方”流动,也就是中国人口流动“孔雀东南飞”的大势没有改变。但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现向中西部省份回流却是不争的事实。当聚焦到中国省会城市和大城市人口变动时,会发现以城市为单位的人口流动表现出更明显的新特征,那就是人口流动不再一味追捧“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是开始更多地选择去往“新一线”或二线城市。这些新一线或二线城市所在的中西部省份,如四川、江西、贵州、山西、湖南、甘肃、宁夏、湖北等,近几年其经济增速已经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省份与其省会城市近年在人口流动、经济增长上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区域经济开始向着更加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