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视域中的村级组织建设
作者 孙乔婧 刘武根
发表于 2023年5月

【关键词】乡村治理 村党组织 村级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村级组织包括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组织和其他村级经济社会组织,是乡村治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主要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从乡村治理的维度阐释村级组织的功能作用、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创新路径,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村级组织承载的功能作用

乡村治理主要涉及三个要素:一是治理主体、治理对象及其相互关系,即“谁来治”“依靠谁”“治理谁”;二是治理方式,即乡村治理的原则、目标、方法以及过程,明确“为谁而治”“怎样来治”;三是乡村治理成效的评估,即“谁来评估”“成效怎样”。因而,乡村治理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村级组织在乡村治理中承载着多方面无可替代的功能。

党和政府联系村民的桥梁纽带。党和政府作为乡村治理的主导力量,是乡村治理的指导者、决策者与推动者。党和政府推出的涉农法律法规是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依据,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影响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村级组织作为国家大政方针在农村贯彻落实的重要载体,是党和政府强农兴农惠农政策进入千家万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关键。村级组织深入农村社会,直接面对村民的各种诉求,更了解乡村社会的复杂情况,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获取、传递信息,有力推动乡村治理目标的实现。此外,村级组织能够及时反馈当地社会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争取工程项目、惠农资金等方式,積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涉及党的基层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具有内容广泛、主体多元、环境复杂等特点。单一治理主体的管理内容与覆盖范围难以涵盖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推动农村走向更高水平的内生式发展,推动农业农村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需要村级组织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一些基层组织所掌握的公共资源有限,而乡村治理又必须广泛动员并集结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力量深度参与到乡村治理全过程、全领域之中。村级组织扎根在乡村社会并对当地经济社会情况比较熟悉,能够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细化落实,有效协调当地的社会关系,从而更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组织、动员和服务村民的有效载体。村级组织产生并服务于乡村,村级组织的建设是为了充分调动与合理分配乡村资源,更好地推动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村级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推动者,对村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村民为了解决自身问题,满足个人和家庭需要,如开具各类证明、寻求生产帮助、协调与其他村民关系、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等,同样需要参与到村级组织的管理活动中。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