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跃升发展的松江经验
作者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
发表于 2023年5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上海松江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其强劲的创新策源能力、先进的制造业体系、显著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和上海制造业强区。2023年伊始,人民论坛调研组开展“对松江科创发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认知”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面向在上海松江区本地工作和生活的公众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835份。2023年3月,人民论坛调研组赴松江,围绕“上海松江科技创新发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展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是对2018年人民论坛智库研究项目“科技创新与发展转型:上海市松江区G60科创走廊建设课题调研”的二次深度拓展研究,也是人民论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大兴调查研究的一次专项实践。

心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战略,坚持高站位持续绘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松江区委区政府心怀“国之大者”,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部署要求,在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对标一流、双轮驱动、开放共享”,不断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打造“三先走廊”,更好支撑上海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抢抓落实、蹄疾步稳,以高效执行力争得发展实效。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长三角重大历史使命,为其注入强大发展动能。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依托交通大通道,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这标志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2020年11月,科技部等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赋予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的战略定位。2021年3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2年5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的实践与启示》一文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创刊号上刊载。三年三大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实现了跃升式发展。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对标国际先进科创产业体系,牢牢把握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围绕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共同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全力建设“三先走廊”,实现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G60九城市(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经济呈现“V型”反弹,彰显强大韧性和高成长性。目前,九城市GDP总量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5,地方财政收入从1/15上升到1/12;市场主体数量从1/18上升到1/15;高新技术企业数从1/12上升到1/8;科创板上市企业数超过全国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1.5%上升到15%。本次问卷调查显示,对于松江推动“三先走廊”未来建设,受访者态度整体较为乐观,持看好态度的比例达92.7%,认为未来建设对生活有积极影响的占比高达95.2%。

学深悟透、笃行不怠,以高质量党建推改革促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做好经济工作,需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近年来,松江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刀阔斧推进转型发展,着力做好“增加区域协同合力、减少低效发展空间、放大创新乘数效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四篇文章,向规划要品质、向存量要空间、向科创要动力,向质量要效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已跃升为有力支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创新策源地。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松江深刻认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着力点。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