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华文明文明多样性 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冲突与分化的国际格局日益加强,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人类的历史,特别是“一战”“二战”以来的历史一再表明,对抗不能以“一方消灭一方”的方式来消除,而应以“和而不同”为原则,其关键是基于共同价值理念的相处之道、生存之道。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内容,体现了人类文明中最深层、最普遍的追求,是中国为当代世界消除对抗、实现和平提供的重要思想公共品,为不同文化和国家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道德基础,促进了世界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在服务全人类发展、解决全球性挑战,为百年变局下的多元文明共生提供价值基础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着眼点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这充分展示了中国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所追求的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目标与原则,这些价值理念旨在服务于全人类发展、解决全球性挑战,为百年变局下的多元文明共生提供了价值基础。
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最根本的视角是人类文明的视角。在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过程中,尽管不同民族有着语言、习俗、思维、文化等差异,但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目标是共同的,建立公平、正义的秩序的愿望是共同的,实现民主、自由的权利的追求是共同的,这是当代世界不同国家间实现合作的共同基础。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一书中谈道:“‘文明’使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有了某种程度的减少,因为它强调的是人类共同的东西,或者说,应该是共同的那些东西。”①显然,全人类共同价值所希冀的就是让“人类共同的东西”更加鲜明、更有共识。
文明一方面代表了人类的共同性,但其形成与特质又具有多样性。对于这些差异性,大致有两种基本的认识态度与处理方式,一种是认为不同文明彼此间有高低之分,应以所谓“高者”取代“低者”,比如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另一种是认为不同文明彼此间各有所长,应相互交流、借鉴,共同发展,比如中华文明观。前者是文明等级论,后者是文明互鉴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中华民族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来看,开放性、包容性、和平性始终是其重要特征。中华文明观始终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包、取长补短、和谐相处,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让中华文明绵延千年而不断流、生生不息而与时俱进。中华文明以“无我”的气质成就了“有我”的存在,也以自身的文明互鉴与创新发展彰显了人类文明的丰富性与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自身的独特文化与独立探索实现了超大规模、超高速度、超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并且这种经济影响力正在逐步转化为政治和文明影响力。
从当代世界的发展现状来看,科技进步与经济發展虽然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积累,但科学技术与物质财富并不必然让这个世界更加安全与和谐,并不必然让人类更加文明,相反,一些国家将科技作为武器,将物质作为霸权,导致国家之间的不信任加剧。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多地军事冲突依然时有发生,个别国家甚至将如何研发更具杀伤力的武器作为追求。究其深层原因,当代人类文明还缺乏具有高度共识性的价值基础。对人类的持续发展来说,这种共同价值的缺乏远比先进技术的缺乏更紧迫、更关键。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观念的冲突必然带来行为的冲突。事实上,“自己活也让别人活”②作为西方文明中有识之士提出的一种东西方相处的理想状态的原则,无疑体现了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意识。遗憾的是,如何缓和不同国家间的冲突始终是尚未解决的世界难题。正因如此,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旨在推动全人类的团结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时代意义与世界意义,吸收了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不同文明的共同点与共通性。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特质是跨文化尊重,换言之,既不是对弱势文化的俯视,也不是对强势文化的仰视,而是平等对待不同文化,推动不同文化共同发展。一方面,这种文化特质来源于中华文明深层基因中对“和而不同”文化多样性的接纳与“天下大同”相处和谐性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来源于近现代人类历史进程中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从德国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到“二战”后一大批民族国家的独立运动再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都表达了如此意愿。
在中国日益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大国的进程中,既需要经济贡献,也需要思想引领。站在人类文明共同性与共通性的基础上认识全人类共同价值,应切实把握这一价值理念的重要性与深刻性,抓住其精义而不是泛泛地进行传播,自信地而不是犹疑地进行传播,有针对地而不是形式地进行传播。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历史视角和文明根源
阐明全人类共同价值,至关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是要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处找根源,基于历史深处的事实与哲学,以内在哲学阐释外在行动,让不同政治实体与文化族群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一价值理念在处理当代世界问题中的独特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