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丽兴的通勤之路有20多公里。饭菜是从家里带来的,热一热,一顿中午饭就应付过去了。
尽管有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但电话不断。有人打来咨询高龄补贴审核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事宜,韩丽兴一一作答。
韩丽兴的职场是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的和平社区,她已经在这个社区工作了近20年。韩丽兴原本应于2022年9月退休,当年8月她被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继续在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工作。
为解决社区工作者流动性大的问题,让基层治理骨干力量有为有位,从2021年开始,西宁持续推进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试点工作,将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周转管理,韩丽兴是其中之一。
西宁以编制正向激励为抓手、统筹编制资源向基层下沉做“加法”的同时,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则对一些活力下降、职能过时、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事业单位“瘦身”做“减法”。
临夏市公园管理中心原本是当地一个正科级事业单位,部分职工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工作活力不足,下辖的两个公园常年未取得有效建设成果。2021年6月,临夏市撤销公园管理中心,核销科级领导职数3名,收回事业编制22个。
一“加”一“减”背后的逻辑,是各地从本地事业发展需要出发,创新编制管理,优化编制布局,挖掘编制潜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瘦身”——让该少的地方少
编制政策严控员额,用编刚需却不断增长,盘活用好编制资源的第一步,是让该少的地方少下来。多地结合党政机构系统整体性重构改革、行政类和执法类事业单位转型整合、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等“瘦身”举措,有效化解编制资源固化问题,为收储编制统筹使用蓄“家底”。
自2019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通过改革将市属事业单位从500多家精简整合成200多家,收回市本级事业编制3000多个;同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大幅削减支撑保障机关内部综合管理的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