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也能评职称
作者 李蕊 刘以晴 赵帅杰
发表于 2023年5月

种了半辈子地,从未上过大学、发过论文,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农民王笃春,不久前获评中级职称。“种地成职业,农民有职称。”手捧证书,“农民农艺师”几个字赫然入目,这让王笃春心里美滋滋的,干劲儿更足了。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编写的《2022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高素质农民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的比例为50.68%,较2020年提高了10.55个百分点。

谁能申报农民职称?

2018年,在外地做水产生意的刘双,返回故乡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湖镇图那嘎村创业,流转了1300亩地种植水稻。

“刘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乡亲们信得过,不仅村里大伙儿跟着他干有奔头,去年全省又有130多户农民跟着他走上稻蟹共养的新路子,新增养殖面积近万亩。”跟着刘双干的育秧员马巨川又补充了一句,“他可是有高级职称的。”

说起高级职称,刘双难忘2021年夏天的那个电话通知。那天,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王土告诉他:“吉林省首批乡村人才高级职称申报马上就要开始了,你是种粮大户,评职称很有竞争力。”

“我就是个庄稼人,既没学历,又没论文,能评上吗?”刘双将信将疑。其实,和刘双一样,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专业技术职称通常针对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评者往往需要满足学历、论文、研究成果等“硬杠杠”。

“给农民评职称,就是要让‘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王土耐心细致地为刘双答疑解惑。

2019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21年6月,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首批乡村人才高级职称申报标准,其中明确“首批乡村人才高级职称申报,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唯奖项、不唯论文,凡是扎根乡村、振兴农业的人才,都可申报”。

吉林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张福新介绍,吉林省人社厅2022年11月印发的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实施办法,体现了以能力代替学历、以实绩代替论文、以贡献代替奖项的原则,为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设置了乡村振兴农经师、乡村振兴农艺师等9个专业,每个专业分初级、中级、高级(副高级)3个层级。

本文刊登于《党员文摘》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