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议事会
作者 蒋立青 杨蔚 覃柳玮等
发表于 2023年5月

长5米,宽1米,边角处因磨损而颜色略浅。

这是一张摆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道昙华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原木色会议桌。

从2019年7月开始,昙华林53场家门口的议事会,将人们一次次聚拢到这张会议桌前。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昙华林,汇集了52栋优秀历史文化建筑、150余家古街商户、3000多户居民。

景区、社区、街区、校区、园区,通过这张会议桌融合在一起,共同见证昙华林蝶变中的酸甜苦辣。

“每一场议事不一定马上就有结果,但每一场议事都在擦亮昙华林这张名片。”武昌区粮道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罗国栋说,“一半书香一半烟火”的昙华林,走出了一条在党建引领下美好生活共同缔造的社区治理道路,这是武昌区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缩影。

感受到“说话的分量”

凤凰山脚下,融园前,居民夏金花和舞蹈队的姐妹们在小广场上翩翩起舞。

小广场的建成源于自己的一个提议,夏金花常引以为豪。

而夏金花提出建议的地方,正是在那张会议桌前。

2021年夏,昙华林启动改造,区域整体提升工程同步展开。

怎么改?武昌古城中心、粮道街道和昙华林社区为此召集了一场议事会。

夏金花作为居民代表参加了这场议事会。人们在会议桌前围坐了三层,他们中有居民,有商户,也有游客。

一番情况介绍之后,夏金花抢先发言:“我们说了,你们会照着做吗?”问话中透着质疑。

“只要合理,我们就会考虑!”

这个回答让夏金花有些意外,她随即提高嗓门:“好!我希望把融园门口的花坛改成广场!”

“这个建议很好!”武昌古城中心负责人当即回应。

会议桌前的气氛开始变得热烈。夏金花回忆,那天,居民和商户提出了多条建议。

数月之后,夏金花和一众提议者感受到了自己“说话的分量”:所有建设性的意见都变成了现实。

本文刊登于《党员文摘》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