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约食堂”:乡村里的烟火与新风

春风有信,美好如期。山水环抱、景色宜人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甘溪侗寨吸引了不少游人踏青赏春。
“进‘合约食堂’看一看、坐一坐,也成了不少游客的必选项目。”共和村党支部书记唐安厚说,如今,“合约食堂”已是甘溪侗寨的一张靓丽名片。
早在2014年,本着整治滥办酒席、革除大操大办陋习、树立文明乡风、实现移风易俗的目的,甘溪侗寨试点创办“合约食堂”,将村内“红白喜事”集中到“合约食堂”来办,并规定了办酒名目、桌数、成本价格、收礼金额等。
“酒席数量少了,人情负担减轻了。”
“攀比之风刹住了,发展劲头上来了。”
“陈规陋习遏制住了,文明新风树起来了。”
……
年轮划过一圈又一圈,“合约食堂”在人情“减负”、文明“加分”上的效应日益凸显,甘溪侗寨面貌焕然一新。自从有了“合约食堂”,大家攀比少了,小小的“合约食堂”正成为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大课堂”。
柔性的自治方式
“凉拌皮蛋、青椒肉丝……好,差不多了,有八个菜了。”
近日,在黔东南州剑河县柳川镇加禾村“合约食堂”里,村民吴光权女儿的出阁酒正在热闹进行。自2022年9月该村“合约食堂”办起来后,村民都愿意到这里来置办酒席,现有的场地,碗筷、桌椅齐全,干净又卫生。只需三五亲朋好友帮忙,便能承接下来,再也不用东拼西凑借物件,省心又省力。
“菜减下来了,节约了成本,也不铺张浪费,我很满意。”吴光权说。
“标准是八个菜一个汤,四荤四素,任由你选,基本上都是一些我们农村特色菜。通过‘四控四减’的方法,桌数得到控制了,菜谱得到控制了,礼金也得到控制了,这些对于老百姓的开支,还是能节约下来。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党员文摘》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