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调查:寻路中国的珍贵路标
作者 刘旭
发表于 2023年5月
毛泽东寻乌调查油画

地处江西东南端的寻乌是一座颇为灵秀的小城,境内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90多年前,毛泽东在这里开展了一次著名的社会调查,写出了《寻乌调查》和《调查工作》(后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伴随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寻乌也从此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中。

一次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

1930年初,国民党调集闽、粤、赣三省兵力14个团对闽西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会剿”。为粉碎敌人的“会剿”,保卫闽西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一个“离开闽西,巩固闽西”的策略,决定与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回师赣南,以吸引敌军离闽回赣。

3月20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一、二、四纵队,从赣州城郊向南康挺进。5月2日,攻克了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寻乌县城。

毛泽东策马入城,他住在县城西井天主堂——中共寻乌县委所在地。在这里,他又见到了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几句寒暄之后,毛泽东便向古柏说出了他的想法:“古柏,这次又到寻乌了。我想借部队分兵之机,在寻乌城里做点社会调查,摸摸城市政策。你来帮我,找一些熟悉情况的‘寻乌通’,开几个座谈会,好好聊聊。”

“好的。我这就去布置,人可以随叫随到。”古柏想不到仅时隔一年就又见到了毛泽东,很是高兴。

第二天,古柏带毛泽东来到南门街的一家杂货店。店主郭友梅59岁,万安县人,12岁即来到寻乌。在此之前,他的祖父、叔父已经在这里做了60年的杂货布匹生意,算上他自己,他们祖孙三代已经在寻乌做了100年的生意了。

毛泽东诚挚地说:“你就是我打着灯笼要找的行家。”

随后,古柏又向毛泽东介绍了51岁的范大明。范大明出身贫寒,当过小学教师,当时是县苏维埃委员,对革命前后的情况及城镇居民的态度,都甚为清楚。

次日,毛泽东即邀请郭友梅、范大明二人来到自己的住处,详细地询问他们寻乌城有多少个行业?多少家大小商店?这些行业、商店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店主的政治态度如何?开始,郭、范二人尚有些拘谨,慢慢地便觉得毛泽东随和、亲切,于是,谈得很坦率,很投机。毛泽东用笔详细地记录下他们的发言。

郭、范两位先生为毛泽东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但毛泽东仍觉不足。他搬出天主堂,来到县城南门外马蹄岗的一幢石砌楼房住下。在这里,毛泽东又先后找了几个人来座谈。一连数日,毛泽东都在与他们的座谈中度过。每天的人数不定,而每次座谈会的气氛却是一天比一天热闹。在毛泽东的主持和启发下,大家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本文刊登于《党员文摘》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