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虚晃一枪,碳化硅还有未来吗
作者 郭勇
发表于 2023年5月

从三元锂电池到磷酸铁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现象级品牌,特斯拉一举一动都会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2018年,特斯拉捧红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时隔4年,当全产业链都在期盼碳化硅落地时,特斯拉却抛出“计划减少75%碳化硅晶体管用量”的“天雷”……

特斯拉虚晃一枪

“我们下一代平台将减少75%的碳化硅。”总市值超6000亿美元的特斯拉,日前在投资者活动日上的只字片语让整个汽车和科技圈惊出一身冷汗。

2018年,特斯拉率先在Model3上应用碳化硅,被视为碳化硅上车的风向标。据“GaN世界”的报道,按照这个估算若循序渐进采用碳化硅后,平均2辆Tesla的纯电动车就需要一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而2021年时,全球碳化硅晶圆总年产能在40万-60万片,结合业内良率平均约50%估算,2021年碳化硅晶圆全球有效产能仅20万-30万片,可特斯拉在2022年的全球销量就超过了100万辆,这意味着全球碳化硅晶圆总年产能如果不能出现爆发式增长的话,单特斯拉一家的需求就无法满足,更何况在特斯拉率先应用碳化硅后,不少车企都表示也将跟进。

2020年,比亚迪将自研的碳化硅MOS应用在汉EV四驱版上,而2022年底,车企对碳化硅的追捧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2022年9月,小鹏汽车G9旗舰SUV正式上市,G9搭载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主要卖点就是超级快充。

2022年9月,极氪智能旗下威睿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600kW超充技术,并已实现量产。

2022年11月,哪吒汽车发布“浩智战略2025”,包括浩智超算、浩智电驱、浩智增程三大技术品牌。

车企本就是碳化硅的主要消费市场,而根据市调机构YoleDéveloppement资料显示,许多车厂持续对基于碳化硅组件的主逆变器(Inverter)、车载充电单元(OBC)及DC/DC转换器进行验证,准备搭载在未来推出的车款上。车用碳化硅组件市场将维持快速增长的步伐,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5亿美元,2019-2025年间的复合年增率(CAGR)为38%。

面对如此极具潜力的市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纷纷布局。巨头安森美(onsemi)以4.15亿美元收购碳化硅制造商GTAdvancedTechnologies(GTAT)。此一交易将使安森美能更好地确保和增加碳化硅供应,满足市场对碳化硅方案快速增长需求,包括EV、EV充电和能源基础设施。英飞凌(Infineon)则是与日本晶圆制造商昭和电工签订供应契约(两年合约),供应包括磊晶在内的各种碳化硅材料,英飞凌可借此获得更多基材,以满足对碳化硅型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样积极布局碳化硅的意法半导体(ST),则是宣布制造出首批8英寸(200mm)碳化硅晶圆,且首批8英寸碳化硅晶圆品质十分优良,对芯片良率和晶体位错误之缺陷非常低。

本文刊登于《电脑报》2023年1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