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屏不再等同于廉价低配
“直屏代表廉价、低配”这个说法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多少有些站不住脚,屏幕形态怎么会成为廉价、低配的代名词?且不说有一直采用直屏的iPhone,安卓中也不乏有使用2K屏、第二代骁龙8这样的直屏旗舰,然而,这确实是一直有的刻板印象。
将时间拨回到5年前,在那个讲究屏占比的时代,屏占比成为衡量手机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彼时的直屏边框粗,上下留白空间大,只能通过18:9这样的屏幕比例来提升自己的屏占比,对比曲面屏是非常吃亏的。
曲面屏可以通过自身特性,将屏幕延伸到手机两侧,盖住手机中框,提升屏占比的同时,还能营造出窄边框的视觉感受,同样是摆在货架上,卖相相比直屏好出很多,仅是说出那个时期曲面屏代表作的名字,就能感受到它们究竟有多受欢迎,华为Mate20Pro、OPPOFindX、三星S9系列。注意,也是那个时候开始,曲面屏开始与高端手机绑定,“曲面=高端”的概念渐渐深入人心。
直屏则更多出现在旗舰系列中的标配版本,典型的如华为P40,对比同系列的华为P40Pro和P40Pro+,无论是成像素质,还是整个手机的做工、设计、配置,都有较大差距。单就这个系列来说,华为为了区分定位有些用力过猛。另外,旗舰系列的衍生版本、中端手机、千元机则大多使用的是直屏。

在这样的背景下,直屏会和低配、廉价挂钩,也就不难理解了。但在最近两年,特别是去年,高素质直屏手机逐渐多了起来,除了上游供应链和技术突破,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今天的直屏手机击中了用户痛点。
相当一部分用户选择曲面屏并非喜爱,而是因曲面屏往往采用的高素质柔性屏,有高刷新率、高分辨率,准确的色彩显示以及其他完善的周边规格。既然如此,为何不将高素质的柔性屏做成直屏呢?
同样的一块柔性屏,做成曲面屏的成本要比直屏高出许多,加上元器件做薄做小,高密度电池,搭配高性能骁龙8系列平台,精致的做工,能够站稳中高端的直屏手机出现,自然也是时间问题,市场对这样的手机也是认可的。
像小米13发布后,小米在4000到6000元价位的周份额一度达到21.7%,仅次于苹果。之后的RedmiK60系列、一加Ace2、RedmiNote12Turbo、真我GTNeo5系列,同樣有高素质柔性直屏,也同样是颇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