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闻一多
作者 赵志庸
发表于 2023年5月

1931年徐志摩遇难之后,很多朋友撰文纪念,而闻一多始终没有写文章,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臧克家曾问过他:“你是公认的他的好友,为什么没有一点表示呢?”闻一多说:“志摩一生,全是浪漫的故事,这文章怎么个做法呢。”

对于闻一多的回答,我们不必强解,去揣测闻一多隐秘的内心世界,比如他是否对徐志摩感到不满,或者在完成诗人到学者的转向后,他是否对诗歌有放弃的态度。1931年之后,他就很少再写诗,或翻译诗歌。虽然闻一多归国后加入了新月社,但他和新月社的绅士趣味不同,新月社诸人如林长民、胡适等喜欢谈政治,闻一多当时更喜欢创造社,崇拜郭沫若,梁实秋说他是“拉丁区”趣味。

那么,徐志摩与闻一多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的“好友”?对他们的交往关系进行梳理,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之间的友谊。

徐志摩与闻一多的交往始于1925年8月,当时徐志摩刚从欧游返回,与陆小曼的婚外情闹得满城风雨。介绍徐、闻认识的很可能是张嘉铸,张幼仪的八弟,字禹九。闻一多在纽约时与一帮朋友排演古装话剧《杨贵妃》,其中就有张禹九,还有余上沅、赵太侔等人。闻一多归国未久,工作无着落,适逢北京艺专恢复成立,在徐志摩的帮助下,闻一多、余上沅等友人受聘于艺专,闻一多做教务长。梁实秋在《谈闻一多》一文中说到这件事:“这是由于徐志摩的推毂,当时的艺专校长是刘百昭。刘是章士钊的部下,初接校篆,急需一批新人帮忙,所以经志摩介绍一拍即合。”

梁锡华在《徐志摩新传》中也提到徐志摩的推荐。可惜闻一多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在给梁实秋的信中曾抱怨做教务长不是他的事业,加之当时学校欠薪严重,闻一多在1926年3月就辞职了,在艺专大约待了五个月的时间。

闻一多写给弟弟的信中如实地记录了闻、徐最初的交往。1925年8月11日,致闻家驷信:“徐志摩顷自欧洲归来,相见如故,且于戏剧深有兴趣,将来之大帮手也。”此中“相见如故”,显示了徐志摩热情的个性。张奚若曾回忆说:“志摩这个人很会交识朋友,他一见面就和你很熟,他那豪爽的态度、风雅的谈吐和热烈的情感,不由得你不一见倾心,不由得你不情愿和他接近。”

同日,在致闻家骢的信中,谈得颇详细:

北京《晨报》为国内学术界中最有势力之新闻纸,而《晨报》之《副镌》尤能转移一时之思想。《副镌》编辑事本由正张编辑刘勉己兼任。现该报拟另觅人专管《副镌》,已与徐志摩接洽数次。徐已担任北大钟点,徐之友人不愿彼承办《晨副》,故徐有意将《晨副》事让弟办理……今日徐问弟:“谋到饭碗否?”弟答:“没有。可否替我想想法子?”后谈及《晨副》事,又向弟讲:“一多,你来办罢!”弟因徐意当时还在犹夷,不便直接应诺。容稍迟请上沅或太侔向徐再提一提,想不致绝无希望也。

从信中看,闻一多是颇希望能任职《副镌》的编辑,他在清华学校时也编过《清华周刊》。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