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之维
作者 陈华文
发表于 2023年5月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塑造了独特的审美观念,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内涵。阅读《中国人眼中的美》,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人的美学趣旨,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国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本书作者长北是国内知名的艺术史论学者,著有《中国艺术史纲》《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等专著多种。《中国人眼中的美》从思、气、神、意四个关键字切入,结合各类艺术实例,梳理大量国学典籍,探寻中国人的十大审美意识,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如通过故宫、天坛等古典建筑,剖析古人天人合一的审美情怀;在文人山水画里,追问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深意;在中华传统装饰图案中,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景的祈盼;从书画、建筑、音乐、舞蹈到工艺美术,体悟中国艺术特有的大象之美……中国人眼中的美,是藏在传统文化里的审美记忆,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天人合一的审美内涵

中国人眼中的美是怎样的?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我们都是认同的、认可的。天人合一不但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思想。本书在探讨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时,从法天象地、收天纳地、融天入地、顺应天地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法天象地在本质上有秩序、规范的意蕴,如北京故宫、天坛等建筑就是其中的代表。法天象地同时作为一种艺术法则,贯穿在中国古代的艺术活动中。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琮的造型就是外圆内方。其实很多古代器皿的造型都体现出这样的特色。

收天纳地在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中表现得较为突出。中国建筑讲究在有限的空间里收纳无限,汉字的“屋”与“宇”的字义相近,建筑如同一个小宇宙,与自然界的大宇宙气息相通,这也意在表明,建筑里的人与天地是共生的。再如古代中国的村落,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整体设计,可村民都知道珍惜自然,千方百计将自然引入居所,与自然相依为命。中国古典园林从创始之日开始,就体现出收天纳地的设计思想,山为阳,水为阴,阴阳交合,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骨架。

融天入地也是天人合一的内核。中国古人恭恭敬敬地对待天地,造物当然不可与天地冲撞。中国传统的殿式建筑就是融天入地的代表。这类建筑的大屋顶飞出去,屋身则收进来,台基向地面延展,加上若干装饰构件,外轮廓呈现出非常柔和的曲线,与花草树木的自然环境高度融合。殿式建筑的曲线造型使沉重的大屋顶像是展翅欲飞。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