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小说课》
作者 张昭卿
发表于 2023年5月

读毕飞宇的《小说课》,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小说课》是他在南京大学讲课时的讲稿。毕飞宇谈论的小说都是古今中外名著,既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也有海明威、莫泊桑、奈保尔、哈代、霍金、鲁迅、汪曾祺等人的作品。毕飞宇以小说家的眼光看小说,以小说家的笔法写讲稿,文本分析的二度创作竟能写得这样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也是一绝。《小说课》好似小说中套小说,也有点像侦探小说的味道,经过曲折的通道,进入暗室,不断发现未曾被读者注意的暗藏的宝藏。毕飞宇开创的确实是别具一格的小说课。上课时课堂气氛怎样,学生们是否有热浪一波一波袭来的体验,我不得而知。但在序言里面有一个词透露了上课情况——“效果奇好”。“奇好”是出其不意,比预先设想的好很多。学生大概有一种虚拟的“飞往宇宙”的感觉了。

毕飞宇的态度是热情开放的,作者有意识地避免了学院派教授正襟危坐的嚴肃,语言也极具代入感、生活化、接地气。作品的解读没有按部就班的条条框框,分析精彩剔透,单刀直入,有庖丁解牛的娴熟。毕飞宇自己是小说家,看别人的小说知根知底,每堂课高潮迭起,很有戏剧性。除了有趣、吸引人以外,毕飞宇从多维度透视小说,向读者传达每一部小说的魅力,这种递进式的层层剖析,犹如带领学生走进深邃的建筑,循循善诱,使人不断有新的发现。

我最先阅读的是毕飞宇对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分析。这篇小说在中国称得上家喻户晓,曾经入选中学课本。《项链》写于1884年,距今快一百四十年了。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我自己当过语文老师,也给学生讲解过这篇小说。因为毕飞宇不同凡响的解读,引起了我重读的兴趣。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特地在网上细读两遍,还打印出来准备随时查阅。其实故事情节还如记忆中磐石一般坚实,并没有丝毫改变。

马蒂尔德是小公务员的妻子,待在家里不工作,还雇了一个钟点工,日子过得平稳舒坦。上司家开舞会,她向富人朋友借了一条钻石项链,晚会上风头出足。回家发现熠熠闪光的钻石项链不见了。她与她先生到处借债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朋友,然后用十年辛勤的体力劳动所得还清了这笔债务。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