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乡愁

平生收到的第一封书信,是大哥写给我的。
1989 年春天,我已在区里上初中,大哥却还在乡里上小学六年级。大哥数学成绩不好,语文却顶呱呱,尤其擅长作文。严重的“偏科”让大哥心灰意冷,甚至起了放弃学业,早些回家帮父母种地的念头。这些想法,周末回家大哥从没告诉我,而是用书信的方式对我倾诉。大哥并不是不善言辞,学校有什么文艺活动,讲故事,演小品,大哥都是种子选手。为什么向我表达的时候竟然语塞,而要用书信这种传统的形式呢?这让我很长时间想不明白,有什么话,兄弟之间完全可以当面交流,难道一个周末的相处,抵不过一张信纸上几百字的分量?平时与大哥在一起,他话语里流露出的厌学情绪,根本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大哥是想用书信这种郑重的方式,向我陈述,希望我能理解他的苦衷。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送信的邮递员来我们学校,把一封看上去已很旧的信交给我。大哥的信写得很简短,大意是:这次又考数学了,成绩很不好,自我感觉升初中无望,不想再耽误时间和浪费父母的金钱,不如早些退学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文学版》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