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从小就听父亲周肃清讲过其亲密战友蒋先云烈士的壮烈事迹,直到父亲最后的年月,一说到黄锦辉、孙炳文、胡秉铎、周邦采、傅克铭,尤其是蒋先云这些在大革命时期并肩战斗的烈士之英雄事迹,他都声音哽咽,难以释怀。父亲常说:若说北伐,哪能不提蒋先云呢?!
和蒋先云是同时代的人
1926年冬,经周恩来介绍,周肃清与蒋先云在广州相识并一见如故,在那大革命的火红年代,他们之间建立了赤诚的生死之交的战友情谊。1927年5月,周肃清和蒋先云在武昌告别:蒋先云北上河南进击奉军,周肃清则向西出征讨伐杨森。不想此一别,蒋先云英勇牺牲,两人竟成永别……
蒋先云,又名湘耘,别号巫山,1902年7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村一个书香门第。父亲蒋继堃是清末秀才,为人忠厚正直;母亲肖玉秀,朴实勤劳。蒋先云兄弟姐妹八人,五个哥哥,两个姐姐,他排行最小。其大哥蒋先烈曾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在讨袁斗争中不幸牺牲。
由于父亲早逝,家道中落,蒋先云很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1919年蒋先云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加入中国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2年,蒋先云与李立三、刘少奇等人领导了安源的工人大罢工。李立三十分欣赏蒋先云,便把他介绍给自己的胞妹李祗欣,他们喜结良缘。
1924年春,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始招生,吸引了全国大批优秀青年踊跃报名,在1200多名考生中,蒋先云拔得头筹,是名副其实的“武状元”。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从入学开始到毕业考试,蒋先云囊括了所有科目成绩的第一名,创造了中外著名军校史上罕见的奇迹。他是与陈赓、贺衷寒并称的“黄埔三杰”之首,蒋介石、周恩来和廖仲恺都对他十分器重,称赞他是“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黄埔军校毕业后,蒋先云被蒋介石选为贴身秘书,在两次东征中,他异常英勇,屡建功勋。第一次东征,他两次负伤。在平定广州“刘杨叛乱”中,只身率领一个连占领了滇军总指挥部,立下奇功。第二次东征,蒋先云担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3师7团党代表,在三次负伤的情况下,亲率敢死队一举攻占了“固若金汤”的惠州城。
在校期间,蒋先云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书记,1925年在周恩来领导下,创建了黄埔军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任联合会主席,与右翼学生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了斗争,在中山舰事件后退出国民党。
北伐戰争开始,蒋先云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当时北伐军发文公告,大多出自其手,不久任补充第5团团长,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周肃清和蒋先云是同时代的人。周肃清1905年出生在湖南益阳,1926年从北京大学投笔从戎参加革命,1927年2月入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7军1师2团上校团党代表、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军政治部代理主任、第2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第20军3师教导团3营党代表兼营长、第6团指导员(党代表)、第20军招募处处长等职。1927年11月,参加广州起义,任省委兵委书记,并参加省军委领导工作。1928年1月初,任福建省第一任中央巡视员、省军委主席。9月,被调回上海中央工作,并被要求背诵六大文件,作为中央特派员到井冈山朱毛红军部队作口头传达。10月,被改派为山东省委军委主任。11月,周肃清被调回中央军委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1929年,由中共中央派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与林伯渠、叶剑英、徐特立等同级,与周保中、陈明、陆更夫等同班。在苏期间,周肃清与王明宗派集团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即使被非法监禁、流放北极也不屈服,宁折不弯,表现了中共早期革命者的崇高气节,被喻为现代“苏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