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8日,王若飞、博古等乘美军观察组运输机返回延安,同机返回的有:刚刚出狱的叶挺及家人、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邓发、著名教育家黄齐生及其他随行人员。飞机抵达延安上空时,因云浓雾大,迷失方向,误入山西境内。11日晚10时,中共中央得到晋绥边区关于飞机撞毁在黑茶山、机上17人全部遇难的电讯,随后以极大的悲痛宣布了王若飞等人遇难的消息。12日,新华社向国内外报道了“四八”烈士的遇难经过。
陈毅与叶挺、王若飞、博古等“四八”烈士有深厚的渊源,得知噩耗后,顿时陷入巨大的悲痛中。4月19日,山东各界在临沂举行追悼会,陈毅主祭并讲话。此外,他还撰写诗词、文章,对“四八”烈士进行深深的悼念。
初闻噩耗后十分震惊,分别作诗悼念王若飞等人
听闻“四八”空难消息后,陈毅于4月12日写下《初闻“四八”噩耗》一诗:“噩耗传来惊迅雷,空航故旧坠天隈。半信半疑浑似梦,自宽自解更生哀。廿年血战识风骨,一霎松崩化劫灰。八表同昏飞泪雨,人民此际正需才。”
诗中,陈毅用“惊”字表达了听闻噩耗后的感受,事情来得突然、迅猛,让他一下子难以接受。一个“惊”字,把飞机失事与陈毅悲痛的心情深刻地揭示了出来。“半信半疑浑似梦,自宽自解更生哀”,表现了陈毅的心理变化,半信半疑,不可置信,仿佛进入梦幻之中。陈毅仿佛从梦中醒来,一边宽慰自己,一边又在解脱自己,恍恍惚惚,心情难以平复,愈是这样,愈是生哀。“廿年血战识风骨,一霎松崩化劫灰”,陈毅与这些战友在20多年的革命历程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都有着为国为民的铮铮铁骨,而这些铮铮铁骨却在一瞬间化为灰烬。共同为国为民的志向和追求与突如其来的噩耗相对比,让陈毅有着更为强烈的感受,更是一时难以割舍。“八表同昏飞泪雨”,陈毅同全国人民一样声泪俱下,无限震惊、悲痛和伤心。
在确认事实,渐渐冷静下来后,陈毅回忆了他与王若飞等人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分别写下《哭若飞》《哭博古》《哭邓发》《哀黄齐生先生》等诗,表达了他对老战友们的惋惜和哀念。
陈毅与王若飞相识于法国勤工俭学时。1921年,周恩来、蔡和森、陈毅、王若飞等共同领导了巴黎“二二八”运动和“拒款大会”。回国后,他们投入各自的岗位,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拼搏奋斗,结下了20多年的深厚友谊。听闻噩耗后,陈毅在《哭若飞》中写下“廿年患难知交久,失事高空恨更长”,表达了对王若飞牺牲的深切遗憾,并用“豪饮把杯惊满座,深谈携手忆河梁”,回忆了他们共同的革命历程。“折冲樽俎鞭撒旦,迫贼关牢出睢阳”,表达了对王若飞入狱六年依然信念坚定痴心不改的敬佩。“有志愿傍青冢宿,英雄肝胆亦柔肠”,更表达了陈毅对王若飞的志向、王若飞“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柔情的崇敬。
博古曾任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是王明“左”倾路线的主要执行者,犯过严重的错误。但博古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党中央、毛泽东的领导下改正错误,积极工作,以弥补自己的错误给党造成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