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的奇招
作者 温义飞
发表于 2023年4月

大家知道,从毒品顺藤摸瓜抓毒贩是很难的。但人们也许不知道的是,缉毒机构还曾经尝试从毒资入手追踪毒贩。

在早期,用大面额的美元支付是毒贩最喜欢的支付方式。目前世界上所有美元现金中,100美元面值的钞票占现金总量的80%,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百元现钞的人并不多,甚至连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美联储”)都不知道这些钱流通到了哪里。20世纪90年代,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专门成立了一个小队,调查百元面值美金的去向。

领队的大姐叫露丝·贾德森,她花了几年时间,带着几个特工满世界寻找大额美钞,但是效率太低。恰好,这个小队里有个小哥是学生物出身的,他想起以前人们估算鱼群数量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先在湖里抓100条鱼,全部涂上标记之后放回湖里,然后再随机捞100条鱼,看看带标记的鱼有多少。这样反复统计几次之后,就能大概知道带标记的鱼在捕捞上来的100条鱼中的占比,也就能算出湖里有多少鱼了。

于是,这个小队在美元现钞发行之后,利用技术手段追踪其流向,他们发现竟然有2/3的百元美钞流向海外,而海外银行和换汇机构只保有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百元美钞成为地下交易的中介。毕竟100万美元的现钞也不重,一只手就能提起,另一只手还能拿支枪,形象非常“社会气”。

因此,为了增加犯罪组织的金融成本,经济学家提议,停止发行100美元和500欧元面值的钞票。普通人一般用不到这么大面值的钞票,合法的交易用银行转账更方便,只有进行逃税、贩毒、人口拐卖之类的犯罪活动时才需要这么大面值的现钞。然而,一方面,美联储舍不得这笔铸币税;另一方面,民权组织认为不能给予监管机构完全监管资金动向的权力。

本文刊登于《读者》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