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在工作时,有没有一个瞬间会觉得自己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被一种“无意义”包围?但你知道吗,早在2000多年以前,正是一颗又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创造出了一个世界奇迹。
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嬴政的陪葬品。1974年3月,秦陵兵马俑被发现,随后震惊了全世界。
经过不断的努力,考古工作者们一共发现了4个坑。除了第四个坑有坑无俑,其余3个坑都有大量陪葬品。
一号坑占地面积最大——几乎有两个足球场大的俑坑里,整齐排列着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军阵。如果根据已经出土的陶俑和陶马的排列密度来估算,真到了挖掘结束的那天,大概会有6000个兵马俑齐刷刷地目视前方,像一支精锐的前锋部队。
二号坑最为壮观,骑兵、车兵、步兵和弩兵,这些都能在其中看到。1300多件陶俑、陶马,80多辆战车,数万件青铜兵器,这里活像秦始皇的大规模多兵种部队的布阵现场。更有意思的是,考古人员还在二号坑首次发现了将军俑、鞍马俑、跪射俑……
三号坑是这几个坑中最小的一个。虽然小,但它同样很重要——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三军作战指挥部”。因为三号坑没有像其他两个坑一样被大火焚烧过,所以我们才能在陶俑出土时看见颜色鲜艳的彩绘,看见兵马俑的真正面貌。
3个兵马俑坑里据推算有8000多个陶俑、陶马,组成了一支包括前锋、多兵种部队和指挥部在内的庞大的地下军团。每一个陶俑都形象高大、威武生猛,而且最关键的是,每个陶俑的模样都不一样。
我们不禁要问:2000多年前,这些如此写实的面孔,是不是真的存在过?他们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时代,这么宏大的工程,究竟是怎么一步步推进的呢?
制作这么大规模的兵马俑军团,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材料问题。根据一次次模拟复原的情况,专家们发现,只有采集自秦代地层的垆土和棕红土,再调配20%左右的沙子,才最接近兵马俑的泥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