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冬季,我們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菜市场或者超市里新鲜蔬菜的价格,在下雪的时候会涨得比较高。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下雪公路变滑,运输难度加大,运输成本变高,运输量相应地也会减少,随着供应的减少,新鲜蔬菜的价格自然就涨上去了。其实菜价涨了以后,卖菜的摊主也不一定开心。为什么?因为有一些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新鲜蔬菜的价格涨上去以后,他们往往会放弃吃新鲜蔬菜,转而去买价格一直比较稳定的腌制蔬菜。新鲜蔬菜一年到头都是有的,只是在天气不好新鲜蔬菜的价格涨得比较厉害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少吃或者不吃。
换一换口味,吃点腌制的咸菜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精明的消费者往往就会这样想问题。这样一来,腌制的萝卜、黄瓜、雪菜等,就会卖得很好,风头在那段时间可能会超过平日里受到青睐的新鲜蔬菜。天气好转以后,一切都会恢复正常,新鲜蔬菜的运输量、供应量上升,价格也就开始回落。这个时候腌制菜有可能又会变成冷门产品。这就是所谓的“替代效应”。
在经济学里,替代效应指的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总预算支出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保持效用水平不发生改变,通过调整对商品的需求量来实现这样一个目的。比如,你在市场里买水果,看到橙子的价格降下来了,而橘子的价格没有变化,橘子相对橙子的价格变贵以后,你可能会选择多买一点橙子,而不是买橘子。对于两种物品,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使得另外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增加,就会产生这两种物品之间的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在生活当中是非常普遍的,我们日常的生活用品之间大多数都存在着这种可以替代的关系。萝卜贵了就多吃点白菜,大米贵了就多吃点面条等。所以,一般来讲越容易替代的物品,替代效应越明显,价格越平庸;越是难以替代的物品,替代效应就越微弱,相对来说它就可以保持比较高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