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记忆常常不靠谱
作者 〔美〕大卫·伊格曼
发表于 2023年3月

大脑和身体在我们的一生里改变了很多,但就像时钟时针的变化一样,要察觉这些变化很困难。例如,每4个月,红细胞就彻底更替一遍,皮肤细胞每几个星期就换一轮。在7年左右的时间里,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就会彻底被其他相同的原子取代。从物理层面来说,你在不停地翻新,变成一个全新的你。幸运的是,或许有一个恒定的元素——记忆,连接着所有这些不同版本的你。记忆说不定能担此重任,成为编织起你身份形象的线索,令你成为你。它是你身份的核心,提供了连续的、独一无二的自我意识。

然而,其中或许也存在一个问题:这种连续性会不会只是幻觉?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公园,与不同年龄的自己相会。公园里有6岁的你、青春期的你、20多岁的你、50多岁的你、70多岁的你,以及生命最后阶段的你。在这种情境下,你们可以坐在一起,分享相同的人生故事,梳理出你唯一的那条身份线索。

真的能做到吗?你们的确有着相同的名字和历史,但事实上,你们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你们人生记忆的相同之处说不定比你预想的还少。你记忆中15岁的自己,跟你真正15岁时不同;而且,对同一件事,你有着不同的回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记忆就是这样的。记忆并不是一段视频,不能准确地记录你人生的每一个瞬间;它是来自往昔时光的一种脆弱的大脑状态,你要回想,它才浮现。

举个例子,你来到一家餐厅,为朋友过生日。你经历的一切,触发了大脑特定的活动模式。有一种活动模式,由你和朋友之间的对话触发;另一种模式,由咖啡的气味激活;还有一种模式,由美味的法式小蛋糕的味道激活。服务员把拇指放进你的杯子里,是又一个难忘的细节,触发了又一种神经元放电模式。在海马体庞大的相关神经元网络里,所有这些模式集群彼此连接,反复播放,直到连接方式最终固定下来。同时激活的神经元会建立起更有力的连接:一同启动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由此产生的网络,是该事件的独特标志,代表了你对生日聚会的记忆。

本文刊登于《读者》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