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怎样“有意思”

在远方,在异地,观览未曾见过的风景,了解陌生的习俗与人情,这使我们的生活获得新的展开,从而令人兴致勃勃,饶有趣味。
但万事皆因人而异。在某种情形下,旅游也有可能显得颇为无聊。常见游玩的人群到了某个景点,争相围绕一些标志性的建筑、雕塑、题字拍照留念,觉得这样就不负此行了。而不肯下功夫的导游则胡编乱造一堆粗滥的“掌故”,逗得游人哄堂大笑,于是皆大欢喜。这么一圈回来,你问他玩得怎么样,回答常常是“没什么意思”。
那么,怎么才叫“有意思”呢?
我们来说一个中国古人常用的非常有趣的概念,叫“造化”。它是一种创造和化育万物的力量,却不是神,不是上帝。它是否有意志呢?古人也不愿深究。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天地宇宙内在的生命力,它是永恒和无限的。
作为个体存在的生命短暂而渺小,这给人带来许多焦虑。当人们面对自然的时候,感受到万象森然,宏大、壮丽而精妙,喻示着“造化”的神奇与活跃。人在自然中,会感受到自身与永恒之间的联系,体会到正是“造化”源源不绝地将一种智慧注入我们的生命之中。
王羲之的《兰亭诗》:“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用白话来说就是,辽阔而明朗的世界无边无际,当人们注视它的时候,世界的真理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伟大啊,造化的业绩,一切存在之物都蒙受它的恩惠。
所以说,自然就是最显著的“神迹”,也是创造者存在的直接证明。杜甫写泰山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隐含着这样的意味。
中国古人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天人合一”。它可以从多个层面来阐释,其中之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并由此达成人与天道的一致。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读者》2023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