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半生,归来是何人

谈“归来”,出于惯性,第一个想到的,是贺知章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喜悦和尴尬参半。
其次,想到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它无疑比前一首深入,触及难以言状的忧虑。美国人罗伯特·威尔斯所著《来自南中国海底部的呐喊——尚未披露的来美中国移民最大海难纪实》一书,记载了一八七三年间,在太平洋航行一个月,从旧金山开往香港的“日本”号邮轮上的一幕:船越来越靠近中国的海岸,连海湾里的垃圾和岸上农人耕作的身影都清晰可见。“一大帮中国苦力从统舱拥上来,为的是要看到最先出现的陆地。他们去国以后,在加州待了很久很久,终于看到故国的岸。几个人问我:‘这是中国吗?’我说就是,他们露出微笑。然而,其他人冷冷地坐着,竭力抑制自己,不露出任何表情,一个劲地压低声音谈话。悬崖近了,更近了;拂晓时分的天光益发明亮,空气益发清澈。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读者》2023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