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行业竞相入局AI
从游戏人物角色设计、环境辅助生成到NPC对话、分支剧情设计等等应用,游戏被普遍认为是AI赋能的确定性受益者,AI技术在游戏生产的上、中、下游环节均可提供助力。
对游戏厂商而言,AIGC其实不是一个陌生概念。厂商们在探索工业化开发管线的过程中,实则已经探索AIGC技术多年。例如,美国游戏厂商Rockstar,之前在旗下游戏《侠盗猎车手5》和《荒野大镖客2》的NPC交互、人物建模、环境渲染等环节,均使用了AIGC技术辅助开发。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游戏企业布局AI技术也就不足为奇了。如腾讯已有自主研发的“混元”AI大模型,并将AI技术定位为推进业务发展的“加速器”,有着较为清晰的布局方向和后续应用场景:除了通过AIGC技术辅助游戏开发创作外,还将在社交、广告、内容创作、数字人等场景应用AI技术。另一头部厂商网易此前则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公司自2018年起启动GPT模型研究,已自研数十个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目前公开的大模型仅有伏羲实验室研发的“玉言”大模型(如图1)。
而除腾讯、网易两大游戏圈巨擘外,昆仑万维、巨人网络、汤姆猫等国内知名游戏企业同样积极布局AI生态,自身“降本增效”的同时,更能在AI游戏时代攫取更多话语权,其中,游戏厂商选择自研大模型的毕竟是少数,而昆仑万维自宣布和奇点智源合作推出自研“天工”AI大模型后就备受市场关注,这一热度更是随着“天工3.5”大语言模型的出现而攀升至巅峰。
承载昆仑万维野心的天工3.5
“中国第一个真正实现智能涌现的国产大语言模型”——昆仑万维对“天工3.5”的评价极高,而在大语言模型混战的当下,昆仑万维更是在近期预告旗下大模型“天工”邀测的公告中直接叫板友商称,自己才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实现智能涌现的国产大语言模型”,友商则依赖“定向优化”“人工打补丁”来“覆盖特定题库”。对于“天工3.5”,昆仑万维更是毫不掩饰地称天工大模型“已经非常接近OpenAIChatGPT的智能水平”。之所以把这个版本命名为天工3.5,就是因为ChatGPT是基于GPT3.5大模型。
如此高调出厂,显然充分激起了广大网友的兴趣,在有幸通过内测申请后,笔者第一时间就对“天工3.5”定位进行了问询。根据首界面显示,“天工3.5”语言大模型自称“天工AI助手”并表示“作为一款大型语言模型,我拥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交互能力,能够智能答、聊天互动、创作文本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