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为何能分辨出月球细节
端午节快到了,很多小伙伴想要挑战拍摄目标——月亮。近年大家都在讨论智能手机的拍照极限,手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更好的传感器、不止一个镜头,以及图像稳定、更长曝光时间和高动态范围等功能,手机可以同时拍摄多张不同曝光照片并将它们组合以获得更棒的图像。
机器的进步确实能够担任一些以前摄影师的工作:比如贾樟柯用苹果手机拍摄电影短片,并用丰富软件提供的后期编辑图像。手机采用的这些素材全部在真实的空间里拍摄,如何处理好景深,跟环境融合,才是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拍摄后,通过编辑调整景深,导演还能调出不同的色彩制造出反差。
三星GalaxyS23Ultra具备3倍和10倍两枚光学变焦镜头,数码变焦可以达到100倍,拍到月球细节也不是难以企及的事情了。说到底,细节是相机人工智能软件的产物,而不仅仅是它的光学元件。手机实现超远距离摄影,拍出来的东西与其说是现实,不如说是这台计算机对人类偏好的改进。
在网络上,Reddit用户ibreakphotos发布了三星GalaxyS23Ultra的月球摄影实验,结论是:使用手机的超扩展混合变焦模式拍摄月球时,三星有效地在图像上添加了月球纹理。
对于这类拍摄,厂商现在也比较坦然,不像之前几年那么胡吹。官方说法是:“三星致力于在任何条件下提供一流的照片体验。当用户拍摄月亮时,基于AI的场景优化技术将月亮识别为主要物体,并进行多张照片多帧合成,然后利用AI增强图像质量和色彩的细节。它不会对照片应用任何图像叠加。用户可以停用基于AI的场景优化器,这将禁用对所拍照片的自动细节增强。”

通过多次曝光创建单幅图像是计算摄影的核心。但是,正如ibreakphotos所说的,三星在过去的机型上有过“假月球照片的争议”。回顾一下三星GalaxyS20Ultra的AI技术合成“月亮”事件,当时一些用户非常聪明,把一张月球照片模糊处理,然后在显示器上用长焦拍摄,结果原本模糊不清的月球图片,在三星的加持下,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