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怀远,为古名邑,地处淮河要道,又是明中都的畿辅重地,文化底蕴深厚,历代贤才辈出。明代中期的大同巡抚年富,即为安徽怀远人。在年氏宗祠内悬挂的七言通用联中,有一联写道:“刚正朴忠,固超出乎士类;气节才识,尤绝远于名流。”全联所指即为年富。

年富(1395—1464),本姓严,讹传为年。历事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六帝,先后在多个重要部门任职,历任陕西左参政、河南布政使、大同巡抚、山东巡抚、户部尚书等职。无论在何处任职,他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为后世敬仰。
天资聪颖
据清嘉庆年间《怀远县志》记载,年富天资聪颖,十岁便能属对。
相传,年父见儿子天赋极佳,不惜花重金,聘请名师执教。谁知老师并不贪图钱财,他要年富当面对一副对联,满意了才答应收年富为徒。时值初秋,明月西斜,忽然一阵狂风将门前的梧桐树枝刮断,树上一个鸟窝被风吹落,几只雏鸟惊吓得在地上叽叽喳喳地乱叫。老先生触景生情,随口出了一上联:风坠鹊巢,二三子连窠及地。年富借着月光发现,院内的鸡舍被树枝砸了个大洞,里面的雄鸡见到月光疑是天将破晓,便拍打着翅膀喔喔地叫了起来。年富灵机一动,向老先生深深地施了一礼,不慌不忙地对出了下联:月穿鸡屋,四五声惊膀啼鸣。老师出的上联中“连窠及地”谐音“联科及第”,一语双关;年富下联中的“惊膀啼鸣”谐音“金榜题名”,亦一语双关。下联不仅题意贴切、对仗工整、以谐音点题,更展现出少年年富的远大志向。老先生听罢,不由得拍案叫绝,当即同意收年富为徒。
兴利除弊
永乐年间(1403—1424),年富中会试副榜,被任命为德平县(今山东省临邑县德平镇)训导。年富虽然刚过20岁,但他性格沉稳刚毅,“遇事直前,不顾利害”,一心革除弊政。
明英宗继位后,年富提出了许多兴利除弊的举措。他认为,永乐年间朝廷奉行招降政策大封官爵,不仅白白耗费国家的钱财,还容易引发叛乱,应该将这些人遣返故土。
他还提出,原本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都选自普通百姓人家。但眼下正值荒年,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他请求,从25个驻军卫所中,选择1个卫所的士兵作为府军前卫的补充兵,不要再用兵役增加百姓的负担了。
明朝时期,统治者给予佛教、道教特殊的礼遇,僧人和道士可以免除各种赋税、徭役。这一政策导致当时一些百姓为了逃避赋税和徭役,假冒僧人和道士。这些假僧人、假道士“不耕不织,蚕食民间”,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针对这一弊端,年富请求皇帝,责成礼部检查各处寺庙、道观,一旦发现未经正式剃度的僧人、道士,一律令其还俗复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