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战的革命生涯
作者 王华兴
发表于 2023年5月

文以战,原名文麟定,因抗日战争改名以战。1923年10月9日,他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西王茅村,1939年1月参加八路军,1991年6月享受副厅级待遇离休。从军9年,他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和保卫延安的战役;从教30年,他始终把教书育人视为天职,甘为人梯;编写教材时,他兢兢业业,工作近20年无差错;做统战工作时,他推动了除陇东、陇南以外甘肃省各地九三学社委员会的成立,帮助发展九三学社成员700余人。

投笔从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唤起了许多爱国青年抗日救国的热忱。这一年,文以战的哥哥文麟趾不辞而别,参加了卫立煌部下的第17军,驻守在中条山。

父亲文畏三害怕他像哥哥一样离家参军,就在1938年12月20日为他举办了婚礼,结果无济于事。在新婚后第三天的深夜里,他偷偷离家,同3位志同道合者,到阳城参加了八路军晋豫边区抗日游击队。

一个月后,司令员唐天际见文以战有文化,便调他到司令部当文书,兼任《黄河小报》助理编辑。1939年秋季,日军大举进犯晋东南地区,八路军晋豫边区抗日游击队在晋城西北和沁水南部的山沟里反击。到了冬季,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阎锡山趁机进攻决死纵队。随后,阳城、高平等县也相继发生了反革命政变。八路军晋豫边区抗日游击队编为115师第二纵队新一旅第二团,以决死纵队的名义进行反击,歼灭了阎锡山及卫立煌部队的部分主力。

1940年夏季,新一旅到豫北、冀南开辟根据地。从事抗战宣传工作的文以战,随部队从山西省平顺县转移到河南省林县,参加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中战士们破袭平汉路,拆毁铁路百余里,攻克了水冶、观台等日军重要据点。1941年春季,旅部派他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第六分校区学习。文以战被分到干训队的政治区,学习哲学、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等课程。他文化基础扎实,又热爱读书,在抗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943年,文以战跟随抗大从太行山回到陕北,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并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参加了开荒种地、买棉纺纱的生产自救运动。

1945年8月,抗大整体向东北转移,他被留在晋绥军区独立第四旅任宣传干事,以战斗报社记者的身份,跟随部队参加战斗。历经多次战火洗礼,文以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手里端着枪,敌人来了就开战;背包里装着纸和笔,没有敌人就编报纸。

文以战所写日记摘抄如下:

6月3日

将在冀村召开祝捷大会。军区要求独四旅派人参加筹备会工作。正值见喜村战斗结束,我带着战斗英雄2人、俘虏2人及胜利品数件至冀村。

6月4日

了解战斗英雄的事迹,写报告。战斗英雄王保熹任14团2连7班班长,在见喜村战斗中带头连打下4个大院子,消灭了敌县政府、自卫队,解放43人……

1947年,文以战跟随西北野战军独立第四旅参加了延安保卫战。

本文刊登于《文史月刊》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