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土木堡
作者 刘媛
发表于 2023年5月

土木堡,又称土木驿堡,是明宣镇所辖的一座军堡,遗址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土木堡村,是明长城防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明朝正统年间一场事关大明国运转折的著名战事——“土木之变”发生在这里,此前这座并无特殊地位的军堡开始广为人知,以至于后人凡提到明史就会想到这座土木堡。

“土木之变”遗址

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土木驿堡图说”记载:“闻正统己巳驾至土木,日尚未晡,去怀来仅二十里,奸珰辎重在后,留待之,遂驻土木,致有蒙尘之祸,人人至今追恨之,此可为永鉴云。”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命弟弟朱祁钰监国,自己亲率大军西征蒙古瓦剌。7月16日,队伍从北京出发,经过宣府城(今张家口市宣化区)一路向西抵达大同城后才了解到,敌情远比预计的更加凶险。亲征军队小规模战斗后无功而返,决定退守北京。大同守将郭登建议銮驾不走来时的路线,而是取道紫荆关回京,这样可确保皇帝的安全。但队伍并没有按照这个计划一直前进,而是中途向南绕道,朝宦官王振的老家蔚县方向前进,从而耽误了行军进度。8月15日,明军驻扎土木堡,被尾随的瓦剌军队追上,两军会战,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因这一年是己巳年,也称为“己巳之变”。

土木堡地处通衢位置。根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记载,土木堡“适当长安岭、红站口之冲,虏逾北路,直射本堡,此必争之要地也。设操守官一员,所领见在官军一百一十四员、名,马一十二匹,止管火路墩二座”。从土木驿堡的名字及其所在位置可以看出,该堡最初建立的功能是中转驿站,而不是前线作战御敌的堡垒,因此并不具备强大的军事攻守能力。

明长城示意图

土木堡最早修筑于明初永乐年间(1403—1424),现存遗址为“土木之变”发生100多年后重修的。明正统己巳年间(1449年)残毁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复筑新堡,明隆庆三年(1569年)包砖。《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记载:“周二里有奇,高三丈五尺”。通过卫星地图可以看到,土木堡位于北京西北方向的官厅水库北侧,地势相对开阔平坦,地处交通要道之间,既无坚固阵地可以依凭,敌人来去也无天险阻挡,这样的地势显然不适宜大部队长时间停留。

土木堡与京西北长城及京城的位置关系图

明英宗的御驾到此地后,其实也还有机会避免灾祸。

本文刊登于《文史月刊》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