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代徐沟县水屯营村田地买卖看土地兼并
作者 张舒 正明
发表于 2023年5月

前些时候,笔者在古旧书摊购得一些清代房地契,其中有清代嘉庆年间山西徐沟县水屯营村(今属山西省清徐县)买卖地契18张(现存于太原市图书馆)。

水屯营村距今清徐县城6公里,村中现有1100余户、3000多人,田地1100余亩。该村地下水位高,水源丰富,又因地处官道,古代常驻扎兵营,故名水屯营。从现有的村庄户籍人口数推算,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该村居民最多数百余户,人口不到千人,是个规模不大的小村庄。

有趣的是,这18张买卖地契中的土地购买人均为贾连城一人。笔者对清代水屯营村东于都四甲贾连城所购田地的地契进行了统计。

由以下地契列表可知,从乾隆六十(1795年)到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20年时间里,贾连城共购买田地18次。而田地所有者出售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使用不足或缺少使用;二是粮急无处起办或粮紧无凑,即土地所有者可能因交公粮有困难而选择出售;三是家中有人伤病,如先祖母寿终。其实“使用不足或者缺少使用”是一种笼统的说法,根本原因还是农民生活困难。

本文刊登于《文史月刊》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