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泛川派古琴艺术百年传承纪事
作者 樊佳琦
发表于 2023年5月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可以看到昆曲、古琴、书法、篆刻、皮影、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等多种中国文化艺术瑰宝的身影。这些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在山西这片古老而丰饶的文化土地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呈现。

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项古老而高雅的艺术再次惊艳世界。百年来,山西古琴艺术虽艰难传承、一线独存,脉络却依然清晰可循,这是众多三晋琴坛前辈呕心沥血的回报。

古琴艺术流派纷呈,包括蜀派、江派、浙派、广陵派、诸城派、金陵派、梅庵派等,每个流派都各有特色。清末以前的流派大多以地域为限,与当地方言、戏曲互相影响,形成独特的流派風格、指法特点和代表曲目。泛川派是浙派、虞山派、广陵派三者与蜀派合流后形成的流派,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泛川派影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湖南、山西、辽宁。一百年前,泛川派琴家彭祉卿、顾梅羹、沈伯重先生莅晋授琴,与此前入晋的顾卓群一道,正式拉开了山西泛川派古琴艺术传承的帷幕。

1919年,泛川派琴家顾卓群受山西当局邀请,赴晋传琴,担任自省堂鼓琴之职。顾家世代操缦,顾卓群之父顾玉成,人称“百瓶斋老人”,为泛川开山祖师张孔山的嫡传弟子,有《百瓶斋琴谱》传世。因此,山西最早的泛川派琴人是第三代传人顾卓群。

泛川派琴家顾梅羹晚年操缦照

1920年仲春,顾卓群、李冠亭、招鉴芬、孙净尘、傅侠仙、李德懋等人在太原创立元音琴社,顾卓群担任元音琴社首任教师,开始传授泛川派琴曲《忆故人》《平沙落雁》《醉渔唱晚》等。其中,广东人招鉴芬为顾卓群入晋之前的弟子,后供职于太原邮局,是早期山西泛川派的琴家之一。遗憾的是,招先生似乎没有在山西正式教授学生。

1921年,顾卓群举荐侄子顾梅羹与泛川派彭祉卿、沈伯重、杨友三等名家入晋授琴,同时在山西育才馆、山西国民师范学校教授古琴技艺。彭祉卿、顾梅羹、沈伯重、杨友三呕心沥血,在短短三年内撰写了多部雅乐专著,印行教学琴谱,斫制琴生用琴,培养古琴人才上百人。因此,山西国民师范学校不仅是山西重要的革命摇篮,也是近代山西雅乐的发源地之一。

本文刊登于《文史月刊》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