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丰子恺和宋云彬,一起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34辑,1963年)上署名发表文章《弘一法师》,这在丰子恺的写作史上并不多见,可见两个人的友谊十分深厚。
丰子恺是李叔同(弘一法师)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图画、音乐时的高足,学生时代的丰子恺追随李叔同,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李叔同是丰子恺艺术和人生的引路人,没有李叔同,就没有艺术大师丰子恺。丰子恺生前写过《我与弘一法师》《为青年说弘一法师》《李叔同先生的爱国精神》《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回忆李叔同先生》等多篇文章,以及创作《护生画集》等,为宣传、弘扬弘一法师精神,不遗余力。
宋云彬是浙江海宁人,和丰子恺故乡石门湾仅相隔几十里水路。宋云彬虽然没有见过弘一法师,但是弘一法师的“粉丝”,周围朋友同事中也不乏弘一法师的好友和学生,如夏丏尊、丰子恺等。且他对弘一法师高度崇敬,同样是撰写《弘一法师》的合适人选。
丰子恺和宋云彬缘分开始的地方,应该是开明书店。他们都是早期开明书店中人,在编辑业务中相识相交。抗战期间,开明书店《中学生》复刊,宋云彬和丰子恺都在桂林,时有来往。而来往最多的时期,是一九四九年以后,宋云彬以民主人士身份回到浙江,担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省文史馆副馆长、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期间。一九五三年春,丰子恺等弘一法师的弟子,在杭州虎跑修建弘一法师舍利塔,对此,宋云彬大力支持。经过丰子恺、钱君匋、黄鸣祥等人的不懈努力,弘一法师舍利塔一九五三年九月在杭州虎跑动工,宋云彬为弘一法师舍利塔的工程指导,黄鸣祥为工程监理。

几个月后,弘一法师舍利塔落成。一九五四年一月八日,丰子恺和学生钱君匋两人为了弘一法师舍利塔落成典礼,提前两天坐火车到杭州,住在杭州新泰旅馆。第二天,丰子恺就去宋云彬位于学士路的家里看望老朋友,但是当时宋云彬在省里参加会议,所以没有见到。当天,宋云彬下班回到家里,知道丰子恺来过,急急忙忙吃晚饭,就到新泰旅馆看望丰子恺。一月十日上午,弘一法师舍利塔在虎跑举行落成典礼,塔上“弘一大师之塔”几个字,是马一浮所题。参加典礼的,主要有马一浮、宋云彬、丰子恺、钱君匋、堵申甫、黄鸣祥、郑晓沧、张同光、蒋苏庵等二十多人。那天,典礼仪式简单而虔诚,大家绕塔、行礼,之后簇拥在弘一法师舍利塔前,合影留念。
典礼结束以后,在虎跑寺设素斋二桌,虽然素食,因为高兴,丰子恺和宋云彬还都喝了点黄酒,每人二斤绍兴黄酒,在热烈的气氛中显得十分轻松。在酒席上,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当时马一浮和宋云彬坐在一起,马一浮在餐桌上,悄悄地告诉宋云彬,他因为住在苏堤外面的蒋庄,所以当时分配的食油,是按照农村的标准配给的,每人仅五两,“大感不敷用”,希望宋云彬帮助反映一下。原来今天杭州的核心景区,在當时算是农村地区!宋云彬一听,点点头,就记在心里,事后多次为马一浮的五两食油问题,找有关同志商量,请他们关照。
宋云彬在浙江杭州工作这一段时间,每次到上海,就要和丰子恺等老朋友见面小聚。一九五四年六月,宋云彬因为身体不适,到上海做理疗。丰子恺知道宋云彬到上海了,在王宝和酒家请宋云彬小聚,丰子恺带了儿子丰华瞻,还约了钱君匋和老乡画家徐菊庵,宋云彬也带了女婿李伯宁一起去。在酒席上,丰子恺拿出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照片十多张,让大家观看。宋云彬在日记中说:“子恺近以廉价购得弘一上人出家前及出家后放大照相十数幅,内有上人出家前饰京剧武生‘黄天霸’‘楚标’及在日本演出话剧饰‘茶花女’这剧照,弥可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