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的诗意
作者 王晓雄
发表于 2023年6月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1917-1967)作为美国南方文学谱系中的一员,相较于福克纳等大家,自然显得小众。不过小众归小众,在国内学界关于她的研究却并不十分冷清,甚至自有一条延绵不断的学术脉络。在文学读者群体里,正如麦卡勒斯的重要文集《抵押出去的心》的中译本封底所言,麦卡勒斯享有一份“神秘的宠爱”,她不像斯泰因那么小众,也不像杜拉斯那么大众。可以说,在文学研究和阅读这两个领域,麦卡勒斯都享有适中的热度。这样适中的热度,让麦卡勒斯的门前始终有人来人往的热闹,同时也不至于热闹到让“麦迷”们失去“朝圣”般阅读的私密性。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了学者田颖的专著《南方“旅居者”:卡森·麦卡勒斯小说研究》(以下简称《南方“旅居者”》),该书正是在这种适中的热闹里结出的一颗果实。

打开《南方“旅居者”》,我们便赫然看到张德明教授临摹的一幅麦卡勒斯彩色肖像。用该书作者的话说,画中麦卡勒斯额前“花蕊般的刘海”带着“孩童般的天真”,露出慵懒、不羁、冷峻和坚毅。作者将这一肖像置于《南方“旅居者”》之首,这既是对麦卡勒斯的冷静观照,又难掩一个“麦迷”的亲近之心,这也预示出《南方“旅居者”》的行文特点—在刻意拉开距离力求精准地剖析研究对象的同时,又始终饱含与作家同声同气的情感反应。

待进入正题之后,《南方“旅居者”》有意识地将自身定位在麦卡勒斯研究的学术脉络中,将全书聚焦在作家麦卡勒斯身为南方“旅居者”的立场和视角,追寻她在逃离和回归南方的矛盾悖论中的写作历程,揭示其小说创作独有的艺术张力—“旅居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的写作立场,对其作品双重的“建构力和破坏力”的深刻理解。

本文刊登于《书城》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