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离婚后,蒋爱琳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18岁那年,她一纸诉状,将再婚的妈妈告上法庭——
父母离异,好心姑奶收养被弃女孩
2010年8月5日,是蒋爱琳18岁的生日。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十八年来,蒋爱琳第三次走进法院的大门,前两次,都是被她妈强行带过来的。
而这一次,蒋爱琳把她妈变成了被告。
从蒋爱琳记事起,父母就在不停地争吵。时不时,战火就会蔓延到蒋爱琳的头上。
“我怎么会瞎了眼,给你这种人生孩子?”“谁想要孩子?还不是你当初耍手段,拿怀孕来要挟我?”……蒋爱琳躲在角落里,连大气都不敢喘。
一次,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他们又吵了起来。然后,蒋爱琳妈把蒋爱琳往她爸怀里一推,头也不回地走了。蒋爱琳爸怒吼:“你以为老子怕你啊?”反手把蒋爱琳甩出去,大步流星走向相反方向。
恐惧如巨浪劈头盖脸将蒋爱琳吞没,她站在原地,放声大哭,可他们,谁都没有回头看一眼。那天,是警察把蒋爱琳送回了家。不久,爸爸从家里搬了出去。而蒋爱琳开始变成“皮球”,被他们踢来踢去:在这里住两天,又被送到那边住两天,很快又被打包送回去……
与那段童年记忆相关联的,是一只粉色的大象背包,里面装着蒋爱琳全部家当:几件换洗衣服、一本翻得卷了边的旧绘本、一只有些磨秃了的毛绒兔子玩偶……她背着它,在五路公交上来来回回,记不清究竟有多少次。六岁那年,他们终于离婚了。那是蒋爱琳第一次走进法院。在那个狭小昏暗的审判庭里,他们两个互相指责、埋怨、咒骂,争一切能争取到的东西,却唯独不要蒋爱琳。
连法官都看不下去了,他沉着脸说:“你们还配为人父母吗?”最终,蒋爱琳妈用两万块钱的妥协,换得将蒋爱琳判给了爸爸的结果。蒋爱琳再也不用坐着五路公交去找妈妈了。
“赢得”女儿的抚养权没两天,蒋爱琳爸就后悔了。他疯狂联系蒋爱琳妈,想把蒋爱琳送过去。可蒋爱琳妈根本不接他电话。一个月后的一天,蒋爱琳爸突然又给蒋爱琳背上粉色的大象书包,然后开了好久的车,领蒋爱琳来到一个陌生的家,那里住着一对老夫妻。
被爸爸唤作“表姑”的老奶奶,满头银白的卷发,微胖的身材,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像极了蒋爱琳绘本上那个坐在摇椅里讲故事的奶奶,让她立刻就生出亲切感。蒋爱琳爸点头哈腰地说:“以后孩子就拜托你们了,我过段时间忙完再接她回去。”
“放心吧,我们会把她当亲孙女。”姑奶笑着摸摸蒋爱琳的头。姑奶只是爸爸的远房表姑,爸爸每月给他们五百块钱,托他们照顾蒋爱琳。
姑奶唯一的儿子定居在广西,很少回来,他不止一次打电话让姑奶和姑爷爷去广西和他们一起生活。可姑奶说,这里有她熟悉的生活方式,熟悉的亲朋好友,她舍不得。
姑奶专门给蒋爱琳腾出个小房间,小床上铺了软软的褥子,还特意新做了个满是星星的小被子。那一晚,蒋爱琳睡得很不踏实,迷迷糊糊地总在想:自己是不是彻底被父母抛弃了?第二天一早,蒋爱琳睁开眼睛,姑奶大大的笑脸,和满屋子跳跃的阳光,瞬间驱散了她心头所有的焦虑与恐惧。
蒋爱琳特别喜欢黏着姑奶,她整天都是笑呵呵的,好像从来没有能让她烦心的事。“看姑奶給你买什么好吃的了?”她变戏法似的掏出两块糖来。蒋爱琳把其中一块剥开,往她嘴里塞,她笑着推开说:“你看看姑奶的牙,不能再吃糖了。琳琳吃吧。”蒋爱琳安心地偎在她怀里,满足地吮吸着甜甜的糖果,心里也有蜜流淌出来。
姑爷爷是个很瘦的老人,有点儿古板,他教蒋爱琳背《三字经》,给蒋爱琳讲做人的道理,蒋爱琳做错了事,他会很严肃地批评她。可时间久了,蒋爱琳却发现,他其实是个外冷内热的人。一次,一个比蒋爱琳大的女孩小朵,抢走了姑奶新给她买的蝴蝶发卡。蒋爱琳哭着跑回家。
姑爷爷牵着蒋爱琳的手找到小朵家。小朵起初不承认,反说蒋爱琳撒谎。姑爷爷很严厉地说:“我们琳琳不是撒谎的孩子!”小朵无奈交出了发卡。
姑爷爷要她向蒋爱琳道歉。小朵的爸爸不以为然:“小孩子闹着玩儿,何必当真。再说,这孩子又不是您亲孙女,您也犯不上这么较真。”
“谁说琳琳不是我亲孙女?你们要是再敢欺负她,试试看!”小朵爸爸被震住了,回身呵斥着女儿向蒋爱琳道了歉。那天,姑爷爷牵着蒋爱琳的手往回走,蒋爱琳心里热热的。
到了姑奶家没多久,蒋爱琳就上小学了。尽管学校离家很近,但姑奶仍每天坚持接送蒋爱琳上下学。她走得很慢。有时,蒋爱琳跑出很远,回头再看,姑奶正蹒跚地努力想跟上她的步伐。蒋爱琳敏感的内心,便会突然涌起悲哀:姑奶真的很老了,她会一直陪着我吗?蒋爱琳跑回去,拉住姑奶的手,陪着她,一步一步慢慢地往家走。
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姑奶每天在校门口和那些年轻妈妈们总是聊得火热:中午的配餐、每天的作业、学校的各种活动……说起来头头是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