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晚間,土耳其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落幕。69岁的埃尔多安以微弱优势领先对手凯末尔·科勒齐达奥卢,在执政20年后再度当选总统。
当天从家乡伊斯坦布尔赶到首都安卡拉的埃尔多安,胜选后在总统府外向数千名支持者发表讲话:“现在是时候搁置所有关于选举期的辩论和冲突,让我们围绕国家的目标和梦想团结起来。”
“我们不是唯一的赢家,赢家是土耳其。”埃尔多安高呼。他还向人们回忆起570年前的5月29日,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衰落,奥斯曼帝国崛起。他将此形容为“历史的转折点——一个时代结束,新的时代开始。”
埃尔多安接着向宫殿外的人呼吁:“我希望本次选举可以成为现代历史的转折点,以及’土耳其世纪’的开始。”
“改变土耳其的那个人”
在此次胜选演讲的结尾,埃尔多安朗诵了民族主义土耳其诗人阿里夫·尼哈特·阿斯亚的《祈祷》。5年前,在恰纳卡莱海军胜利纪念仪式上,坐席上的埃尔多安曾因为这首诗歌的朗诵表演流下眼泪。
埃尔多安对诗歌的狂热可以追溯到高中时期,早年从政时,他曾因在集会上朗诵土耳其民族主义之父齐亚·格卡尔普的禁诗,被土耳其国家安全法院以“发表煽动宗教仇恨言论”为由入狱。
埃尔多安性格里的强硬倔强从这时就能窥见,他非但没有放弃诗歌,反而直到现在,几乎在他的每一次公开讲话时都加入了诗歌。
被判入狱后,埃尔多安不得不辞去伊斯坦布尔市长的职务,5年内不许从政。而那时,埃尔多安的执政才能已经获得认可,在他的领导下,伊斯坦布尔变得治安良好、经济繁荣,缺水、垃圾、烟雾、交通堵塞等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城市变得更加漂亮,国外游客纷至沓来。一些埃尔多安的批评者也承认他在这一职位上的成功。
2001年,“正义与发展党”(正发党)成立,埃尔多安成为主席。次年,正发党获得议会多数席位。2003年,原总理阿卜杜拉·居尔辞职,埃尔多安出任土耳其总理。自此,生于黑海地区里泽省的一个贫困穆斯林家庭,童年靠着街头贩卖面包、柠檬水补贴家用的“穷小子”,正式走到了土耳其政治的中心位置,并在日后至少四分之一个世纪,成为“改变土耳其的那个人”。
从2003年开始,埃尔多安担任了三届土耳其总理,带领国家度过了一段稳定的经济增长时期,创下了一段让邻国羡慕的“经济奇迹”。2013年,土耳其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高峰,从2402亿美元增长至9575亿美元,人均GDP从3617美元增长至12489美元。快速经济增长使数百万土耳其人摆脱了贫困,埃尔多安政府还通过新建高速公路、机场和铁路线改造了土耳其的城市,许多新的水坝、房屋、学校和医院以土耳其历史上前所未见的速度建成。
上任之初,埃尔多安还主张对土耳其政治进行欧洲式转型,并承诺建立制衡制度。埃尔多安领导的正发党通过多种手段极大削弱了军方在土政治中的作用。“在土耳其历史上,军方干政的情况非常常见,也曾多次发生过军事政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牛新春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牛新春指出,2003年到2013年间,正发党一直在推动民主化、多元化,改善与欧美关系。
那时候,有欧美专家称埃尔多安发起的变革是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而他本人也被支持者视作当之无愧的改革者。
军事政变后出现的“超级总统”
然而,在埃尔多安执政的头一个十年行将结束时,一些人开始抱怨他对权力的欲望越来越大。
2013年,抗议者走上街头,部分原因是埃尔多安政府计划改造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塔克西姆盖齐公园,将之建成购物中心。埃尔多安第一次使用“capulcu”来形容抗议者,大意为“掠夺者”。为了整治每晚九点敲打着锅碗瓢盆的抗议者,埃尔多安开始限制言论和集会自由,甚至逮捕抗议组织者,来维护自己的权威。
在批评者看来,埃尔多安的行为正在一步步向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最高的世俗统治者)靠拢。一些人还认为,埃尔多安统治风格由此迎来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