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八般武艺”给海洋做“体检”
海洋是珍贵的资源宝库和气候调节器。但它和人类一样,也会“生病”,因此需要定期“体检”。那“海洋医生”是如何给这占地球表面积70.8%的大块头“望闻问切”的呢?
“体检”指标: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我们使用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表述人体健康状态。对海洋来说,则用热含量、海平面高度、海冰范围和冰架体积、海水酸碱度、溶解氧含量、海水水质、海洋物种数量等指数,作为评估海洋健康状况的指标。
评估这些健康指标,需要测量海洋从海表到海底的温度、盐度、营养盐、生物量等各项参数。
“体检”方法:海陆空仪器 有序分工
虽然有了衡量海洋健康状况的指标,但对于海洋这个庞然大物来说,显然没有足以容纳它全部体积的“医院”。所以,我们要利用各种设备对海洋进行采样测量,以便出具“体检”报告。

对此,研究人员会综合使用近岸雷达、海洋卫星、表面浮标、Argo浮标、水下滑翔机、海洋动物传感器、海底潜标、水下机器人等,定期、持续地监测和记录海洋内部健康状况的变化。
以海水测温为例,海洋Argo浮标(包括生物地球化学浮标BGC-Argo)会帮我们获取较接近海洋上层2000米的温度、盐度和生物化学数据;深海浮标(Deep-Argo)则能让我们获取2000米以下深海的状况。
这些浮标是怎么工作的呢?
例如,海洋Argo浮标观测网主要由30多个沿海国家贡献的约3900个中小型、自由漂移的自动探测设备(Argo剖面浮标)组成。它们大多由商船、调查船和帆船等布放,通常布放一个浮标只需几分钟的时间。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



